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宣布因经费短缺而停止实施的事件。对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出了警示。因此要理性认识开放教育资源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高度重视有关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将项目与机构的发展战略深度整合,寻求基于公共知识产品的多元资金支持,探索更加经济的开放共享模式,对致力于推动终身教育和开放学习的远程教育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风靡流行并为社会大众广泛了解、关注和应用为标志,开放教育资源进入了社会化发展阶段.本文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分析,梳理了社会化的具体体现情况,讨论了社会化发展背后的理念优势、创新特质、传播基础和积累基础等特定基础,并分析了开放教育资源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最后从推动精品课程发展、推动开放教育资源发展、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和应对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文章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是其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提升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开放教育资源的深层次利用、创新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模式、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参与和内涵创新、建立与新闻传播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将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社会化阶段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开放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纬度,并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发展和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开放"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为使用者消除访问的障碍,鼓励教育资源的更大范围分享和利用是开放教育资源的追求.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迅速,形式种类多样、规模日益扩大.开放教育资源定义中的"开放"理念具有明显的信息时代特征,是面对网络发展对现行版权观念和传统版权法的挑战做出的积极正面的回应,表现在访问、传播、利用三方面.面临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大学要树立开放的理念,加强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宣传,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的获取与应用,加大力度建设中文开放教育资源,继续开放教育资源的英译汉和汉译英工作;而高校师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英语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倡导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开放课件(Open CourseWare,简称OCW)是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是指高校遵从某种开放协议所提供的开放的、可供全世界人免费共享的课程资源。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全球很多高校参与其中,结合其具体背景进行创新。上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对外关系部主任史蒂芬.卡尔森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了该校开放课件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十年的发展动向。本期访谈嘉宾多尔顿.康利教授则向我们介绍了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并讨论了纽约大学在开放课件方面的独特性和优势,以及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给教师、海外校园的学生和本校学生带来的好处。另外,康利教授还深入地探讨了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对教师角色、师生关系和课程本身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康利教授是纽约大学高级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同时也是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负责人。康利曾于2005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艾伦.沃特曼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社会学家。纽约大学(NewYork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研究型私立大学...  相似文献   

5.
从麻省理工学院开启的“开放课件”项目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再到新近兴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联姻正在推倒高校“知识的围墙”.这场面向全人类免费开放的知识共享运动借由网络媒介的传播逐成燎原之势.以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为中心,我国开放资源建设在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这场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深刻变革,使得我国高校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教学模式从封闭单一到开放多样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对国际社会宣布推行开放课件(OCW:OpenCourseware)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创建了开放教育资源(OER)项目,很多OER项目创立之初是受外来资金的支持,当项目周期临近或者结束的时候,大学OER是否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是很多项目也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本身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聚焦OER项目可持续性,主要是关注大学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能否实现资金的自给自足和成本的自我补偿。美国杨百翰大学实证研究回答了三个问题:自主学习项目的课程转化为开放教育资源的成本如何?开放教育资源对付费学习项目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是否足够支持在自主学习项目中维持一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研究结果有力地说明,杨百翰大学自主学习项目转向开放共享模式后在财政上是可以实现自给的。杨百翰大学自主学习项目的OER试点课程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结论,那就是开放教育资源提供机构可以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课程、提供公共产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英国教育技术互用性标准中心(CETIS)通过支持国家项目(即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和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英国开放教育资源试点项目,详见http://www.jisc.ae.uk/oer),以促进发布开放教育资源方面的经验,并探索了如何让我们的支持模式对其他相关项目有所启发,并能改编用于鼓励开放课件运动的可持续性技术支持网络。作为一个涵盖英国众多大学的国家层面的创新举措,众多开放教育资源提供者参与了英国开放教育资源(UKOER),这包括个别教育者、学科联合体和机构。考虑到这种多样性,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解决方案能适合所有的项目。因此,也没有委托专门的工具、描述性标准、交流或分发机制(除要求所有制作的资源应该放在国家学习资源库中外,详见http://jorum.ae.uk)。为了支持这一项目,我们引导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成不同的社群,也许在支持发布开放教育资源方面,任何类似的跨机构创新都将会面临相似的问题。我们的项目支持方法已从具体的细节问题发展到提供基本的支持原则,从而预测其他问题,并推动最佳实践。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会议上的技术汇报和讨论机会,以及在博客上发帖,激发讨论;通过技术评论讨论,并记录针对这些公布在网上的讨论的总结性内容,从而调查个别项目的技术选择;针对通过以上方式所发现的问题,以及项目博客上凸显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反馈。考虑到如何使这一方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应用,我们也反思了这种公开的工作模式所面临的挑战、这一方法的开支、适应性,以及我们所认为的其在支持开放教育资源管理和传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式课件以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院校、学界人士以及大众群体在理解、应用开放教育资源(OER)的过程中对OER所产生的促进知识共享、减少教育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合作精神等核心要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创建、发展OER,努力投身于OER运动的强大动力。在推进OER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的美好前景和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促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国际视角观测国际组织在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基于"超越开放教育资源社区:发展政策,并重视能力构建"的思路,结合中国开放大学未来的建设,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在搭建终身学习平台的过程中,要首先形成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国际合作,通过参与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构建和分享知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MIT 开放课件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的反响与回应,欧洲与北美各国积极行动起来,亚洲各国在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如何发展和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地应用并创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开放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如何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采取联合行动,扫除阻碍OER开发与应用的屏障,并尝试在本国发展各类OER项目,将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OER发展的方向,并从国外OER实践探索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P2PU:开放的网络学习社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开放共享理念下,面临日益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公众该如何应用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成为开放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P2PU即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草根性项目。文章从P2PU的使命、创建过程、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项目,旨在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西方研究者普遍认为,国家精品课程是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简称MIT OCW)启发的一种开放课程形式。本文以中国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为研究主题,围绕项目的目标、运作实施、发展历程、启动背景、与MIT OCW的联系和差异等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正式访谈、非正式交流等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聚焦研究问题。论文提出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进行分类,将开放教育资源实践模式分为转变性的建设、直接使用、重新使用和公开/咨询四种类型,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讨论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和MIT OCW项目的异同。文章认为,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是中国独立应对国内挑战的决策,而不是引进的开放课程模式;中国和北美地区对大学教学的认识非常不同,中国高等教育既借鉴了历史上法国重教学和德国重研究的大学模式,又结合了利用"榜样"、注重团队建设提升质量的传统。这使得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与其他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相区别,而且难以在北美地区执行,但这也有助于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北美的大学教学及其改革。  相似文献   

12.
继前面两期分别对麻省理工学院史蒂芬·卡尔森、纽约大学多尔顿·康利的访谈,本期我们邀请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戴维·威利博士就未来开放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了访谈。戴维·威利(David Wiley)目前是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教学心理与技术专业副教授,并兼任该校教师教育和培训促进中心副主任,负责研究方面的工作。威利的职业生涯致力于为所有人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开放教育资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都非常活跃。威利是犹他州开放高级中学创始人、平世界知识公司(Flat World Knowledge)首席开放官(Chief Openness Officer,简称COO)、开放内容网站(http://Open Content.org)创始人;曾担任犹他州立大学教学技术系副教授、开放和可持续学习中心(the Center for Open and Sustainable Learning)主任;2002年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NSFCAREER Award),2009年被美国《快速公司》杂志提名为100位最具创新精神商业人士(也称全球百大创意人)。目前威利还兼任...  相似文献   

13.
《Distance Education》2012,33(2):185-199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have become new buzzwords in the glocalization of education. While OER are often espoused as enabling educational equity, the reality is not always the case. Looking only at the positives of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can mask perpetuating challenges, which makes the open aspect of OER a misnomer. Taking an alternative stance,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valuates the broader notion of OER through the lens of equity. It contends that while equity reasons often underpin the provision of OER, challenges continue to be experienced by some in accessing open digital materials for lear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of these issues and argues that equity considerations are fundamental in OER design.  相似文献   

14.
西方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场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络来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正在西方高校中悄然兴起.本文以OER为主题,介绍了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状况.研究者将OER分为"开放标准"、"开放内容"与"开源软件"三个部分,并以"开源软件"为代表,介绍了西方大学中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ast few years, Africa has joine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OER) movement with a number of home-grown and externally driven initiatives. These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ke an immense contribution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However, certain barriers prevent full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sought to investigate SSA's readiness to adopt OERs. This study involves three case studies based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OER projects and located in Kenya, Uganda and South Africa.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belief,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w technological levels in Africa do not necessarily impede the adoption of such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the re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readiness to adopt OERs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socio-economic, cultural, institutional and national issues. This paper argues for a complete mind shift in how people perceive OERs. It also proposes raising awareness of OERs at all levels, involving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 versioning OERs for the African context and conducting more research on OER adoption.  相似文献   

16.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can make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dely available to all students and educators for free; however, OER are still untried in many academic programm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a case of adoption of an open access textbook for an introductory information systems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suggestions of adoption of an OER textbook based upon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adoption of an open access textbook demands more intellectual work on the instructors’ sid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doption of a new commercial textbook.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discipline-base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 can ease the workload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OER textbooks. Th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in encouraging the OER community to shift from project-based OER textbook development to discipline-based CoP for effective OER textbook adoption.  相似文献   

17.
开放课程软件OCW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软件项目,本文从OCW的视角,以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高职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特征、理论基础、原则和技术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present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forms of innovation that can emerge through OER, and the processes and challenges these entail. This paper presents a post-project analysis of the diverse uses and impacts of open courses produced through an international OER initiative. A thematic analysis of retrospective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tion from this case study is reported on, guided by a review of relevant concepts from innovation and OER literature. Through this we identify three archetypal forms through which the OER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Specific Adoption; Preferred Practise and Foundations for Innovation. We identify drivers and inhibitors through which these forms of innovation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initiative. This elaborates on the notion that a single existing model does not capture the multi-face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novation and OER.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诸多困境。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的资源发布、资源使用、资源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有先进的理念、规范的制度与领先的技术做保障。与此对比,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理念与制度的生态式支撑,以多元评价为驱动力促进精品课堂建设,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加强开放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