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时期,茅盾的文学批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深究其实却并非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取替,而是积极的扬弃。甘苦自知的亲身创作体验使茅盾对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关系有了新的体认,在时代的感召下,其批评观念逐步从早期的"为人生的艺术观"转变为现实主义文学观,同时他还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影响。这些因素的融合最终形成和确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茅盾与俄国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文字之交始于五四时期,茅盾积极参与其中.其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创作中的指导思想、具体技巧深受俄国现实主义的影响.茅盾与俄国文学的因缘促进了中俄文学的交流,也是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建安时期,不仅文人文学品评日盛,而且文学观念日益明晰。这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巧合,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文人的文学品评和文学观念是相互影响、彼此推进的。一方面文学品评规范和引导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未来文学品评的走向,推动了文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另一方面文学观念又使文学品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大师,胡适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划时代的治学方法,被尊为"青年导师",地位不可谓不显赫。但对于他的文学研究之功,学界却多有微词。该文认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的文学观念之偏激乃出于矫枉过正,他的文学鉴赏能力由其文学观念左右,他提出的方法论则有意将西方的科学精神注入中国的学术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文学理论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认定为“文学”或“文学现象”,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文学活动论”,认为文学理论 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活动”,但是人们对“文学活动”的认识却又是偏狭的。该文从文学活动观的历史嬗变入手,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考察,提出了一种全面而科学的文学活动观念。  相似文献   

7.
面对滚滚而来的文化冲撞的大潮,围绕着文学的目的和功用、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几个根本问题,茅盾冷静审视,大胆探索,慎重抉择,明确提出并实践了“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而且,通过对外来文学思潮和世界进步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的评介和翻译,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普遍认同,五四文学革命初期,中国现代文学即形成了显著的功利主义特征.本文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观念的二律和文学的社会功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现实的关注导致了文学的独立性的丧失,是新文学观念功利主义倾向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不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简单的行动,它总是与多方面的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紧密相伴随的。在开放的文学市场中,作家们创作的旗帜林立,经过聚合分离,形成不同的文学概念,它们正好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我国文学的发展轨迹,从本质上体现着当代文学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郑德会 《双语学习》2007,(8M):146-146
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指出由于时代精神的缘故,不同国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作家大体“有共同一致的倾向”,正确地揭示文学创作是主客观因素统一发挥作用的过程,强调了作家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对创作的作用,这些观点对文学来说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学产业化作为文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使文学“跨界发展”成为文学产业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选择与途径.产业跨界使传统“作家”身份出现新的定位,由此带来关于文学观念与实践的变化.媒体跨界成为文学新的生产方式.文体跨界与融合、新文体实验、跨媒介写作与跨文体写作,都构成文学产业化背景下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些文学现象没有称谓,极碍于表达.为此,提出文学思丛、文学潮流、创作方法流派、文学思潮流派四个新概念,并给予界定.  相似文献   

13.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理论批评领域,十分忽视学中的道德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大众的忽视。要想拓宽学批评的生存空间,使学批评更具生命力,应该有学批评家来关注学中的道德问题,并从道德切入,展开对人生、人性的深入关怀和揭示,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批评观。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实现社会启蒙的理想引进西方人文主义价值观念,进行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然而在推进传统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却因个人价值目标和自身文学素养致使文学革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新文学在与旧文学对峙中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学科门类相互渗透 ,传统学科界线日益模糊的今天 ,用既成的一套学术术语、学术理念和方法去研究充满了灵性与活力的文学已显得不合时宜。几千年来人类自然科学 ,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所积累的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科研成果为人们拓展文学理论研究的空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自然科学和文学之间的相通之处加以比较阐述 ,其目的在于祛除文学研究领域中固守陈规的流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和批评中出现的众多饮食譬喻,蕴含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文学观念。这些文学观念的表达在譬喻的语境中更显自然、贴切、鲜活和生动,显示出譬喻性直觉思维的某些科学性层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理论别样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下,新时期文艺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文学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他放眼世界,输入学理,即从海外输入新理论、新观念和新学说,借鉴西方现代的思想和方法开展文学批评,使其批评活动具有鲜明的世界化思想;另一方面,他又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和方法作指导来开展文学批评,所以其批评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本土性情怀。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