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调查、比较及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对中日两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日本保健体育审议会、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的三项报告书和我国政府公布的有关教育改革文件为研究对象,以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研究旨在明确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对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状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世纪两国学校体育展的方向,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于8月24日至27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日本国派出21名学校体育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中日学校体育工作者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共商中日两国学校体育交流和合作计划。此次会议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研讨会一起举办,也让日本朋友了解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以及中国教育部门为达到“人人享有体育”的目标所做的努力。日本学者介绍了近年日本学校体育所发生的变化。双方学者表示为21世纪中日两国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努力使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国际交流有更大的发展第五届中日学校体育研…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身体学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对中小学体育课的不同理解,再通过比较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阐述两国在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差别,目的在于说明中关存在不同的体育课程是由两国的文化造成的,并为我国进行学校体育的改革提出建议,即借鉴美国成功的体育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我国的学校教育大环境,更重要的是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中、日两国高中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了解经过小学、初中、高中12年学校教育后的两国高中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对体育的态度,以及对体育需求的方向和内容。进而通过比较发现两国学校体育的长处和不足,为两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生对体育课程认识的角度对中瑞两国体育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和瑞典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涉及课程学时、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建议通过两国学校体育的交流,借鉴瑞典体育课程中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八月下旬的新疆果实累累。在这金色的时节,美丽的中国西部明珠———乌鲁木齐市迎来了第五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的隆重召开。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中日两国的学校体育专家学者都在思索着同一重大的问题:把21世纪的学校体育引向何方?1999年8月23日—28日在新疆教育学院举行的第五届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上,中日两国的40余名学者专家就此问题进行广泛而富有深度的交流和研讨。他们从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高度和大势着眼,立足于本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实地去审视和应对学校体育的趋势和走向。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日方代表团由20人组成…  相似文献   

8.
刘波 《体育学刊》2008,15(6):44-48
通过介绍德国体育师资培养的相关理论和培养过程,并比较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中德两国体育师资培养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指出两国在体育师资培养方面,即在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和"三阶段培养体系"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也存在对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科学课程和实习阶段重视程度不同的差异,进而对造成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包括两国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教育传统、体育发展程度和对体育教师职业认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趋异与求同--中俄两国学校体育走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俄两国中小学体育及其教学走向4个方面的比较研究,考察在国际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两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分析探讨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是: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正在由手段主导论转向目的主导论;学校体育在作用对象上,正在由强调客体转向强调主体;学校体育在组织管理上,正在由人治走向法治;学校体育在实施策略上,正在由统一性转向灵活性;学校体育在时间范围上,正在由学生阶段转向终身;学校体育在空间范围上,正在由学校扩大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校体育演进与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校体育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对我国学校体育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1、我国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2、加大学校体育基层改革的微观探索;3、与时俱进,更新学校体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建设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建国50年来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历史回顾与总结。指出了目标建设的“三个时期”和“两个阶段”,并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建设中的三个基本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目前现行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以适应我国后奥运时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是我国当前体育院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整理近10年国内关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资料,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将当前国内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并在此基础上评述各家之言。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面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通过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从而缓解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美国SPARK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学校 体育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由于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干 扰,中间曾经中断了几十年的联系。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又再度 波及我国。如:健康教育论、体力论、快乐体育、生涯体育、方法论等等,这些对我国学校 体育教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学术理论、观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中借鉴的不多,“运动文化论”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理论在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中有着广 泛的基础,要想真正了解“运动文化论”的本质以及日本战后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 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有必要从战后日本学校体育的改革谈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校专职体育师资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而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其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50年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与总结,从理论上探索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建立的时代背景。对现行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以及建立符合21世纪发展趋势的中小学衔接的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课程目标体系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体育界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热点问题,但我国学校体育学术界对如何才能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原点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或许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问题——教育哲学观的必要性和形成的策略与路径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大化的原点是教育哲学观的养成,它是决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否最大化的核心要素,其形成的策略与路径主要有:学校要鼓励体育教师追求个人的教育哲学观;体育教师个人要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自修、研读哲学著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哲学素养等。旨在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提供哲学视角层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的中美体育课程目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教育部所颁布的体育课程目标,重视体育运动技术的全面性,突出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跨文化理论分析发现,美国体育课程强调多元文化教育,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突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沿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脉络,分析总结该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相关研究提供系统的材料,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体育理论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江省小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状况的定量分析 ,得知目前小学体育教师条件类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反思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实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提出了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几点设想。旨在建立小学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