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必要性,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与大众化的关系,自学考试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关系、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采取的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潘懋元“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潘懋元论高等教育》一书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转变思想、重视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地方化、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等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学40年学术论文的实际数据表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近40年的知识生产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潘懋元先生培养、扶植了一批高等教育学学科人才,并以其在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中持续不断的"深耕"与"坚守"凝聚高等教育学研究力量;以潘懋元先生为"领头羊"的高等教育学高被引作者表征和引领高等教育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知识生产方向;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学》和《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撑起了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大旗,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提供了知识论、方法论基础.高等教育学人需承前启后,不畏高等教育学研究人员成才的艰巨性,促进高等教育学前沿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4.
潘懋元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涉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义、含义、"过渡阶段"、实施途径、质量和分类定位等方面.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化,是对大众化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是基于高教改革实践、并服务于改革实践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创始人,其高等教育理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潘懋元教授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其"过渡阶段"理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理论等,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二杨广云在《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概述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然而潘懋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制约当代中国高教改革...  相似文献   

7.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著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专家。他对许多高等教育问题都有自己独到而精辟的看法,其民办高等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虽然长期供职于公办大学,却时刻心系民办高等教育。曾有记者问及原由,潘懋元先生坦言道,“我之所以对民办高校情有独钟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制约"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各种制约因素,是当前实施和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首要前提.本文从观念、体制、机制及公共政策的"城市取向"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先生始终站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沿,在许多特殊或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敏锐地提出了超前的理论预测和展望,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潮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学指引着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先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潘懋元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创始人,是让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主要推动者,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学术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和丰富的论述。本文就其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理论,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滥觞、高等教育研究困惑之释然、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体系之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以便更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拓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1.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高等教育学的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潘懋元先生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在长期的理论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其高等教育思想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并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其中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引作用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是其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2.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杨广云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倡导者,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早在50年代,他就倡导建立高等教育学;1978年,他领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教室;1981年,他开始招收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建立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农村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加大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真正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视角分析了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客观必然性,探讨了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和创建者,是蜚声海内外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大师。潘懋元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的创立、建设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6.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先生始终站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前沿,在许多特殊或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敏锐地提出了超前的理论预测和展望,一步步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潮流,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后学指引着方向。同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无不体现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他始终坚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这充分体现了先生作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所具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崇高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四、毕业生通向农村与江苏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问题,必然要涉及高等教育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的问题。江苏高等教育要担负起对于农村发展所应负的责任,必须提出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由于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选择毕业生通向农村这一特定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探讨把什么样的江苏高等教育带人对世纪,无疑是有帮助的。1.毕业生通向农村与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双向制约关系这一双向制约关系可具体表述为:只有毕业生能够通向农村,江苏高等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只有江苏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才有较多可以通向农村的人才。两…  相似文献   

18.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奠基者,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潘懋元先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潘懋元先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独特思想,并为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两部分:历史与现状的一般考察和实地调查.历史与现状的一般考察证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实践问题.从清末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发展历程可分三个阶段:清末和民国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德海  蓝洁 《高教论坛》2006,(2):119-120
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行动探索中,输送高等服务能够拓宽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道路,巩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成果,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实选择。服务“三农”,推进农村城镇化,缩小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是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