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伴随西方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在教育研究领域呈现出"主义"式研究向"问题"式研究的范式转换,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主体趋向多样化、教育研究对象趋向生活化、研究地点走向教育现场。这种转换可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生成及特点.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于比较教育学科建构和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应该善于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教育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库恩的范式理论一改逻辑实证主义过分依赖和尊崇定量研究技术,并假定只有一种证明知识标准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多元文化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转而倾向于多元现实环境下的、既认可定量研究也倡导定性研究(质的研究)的多元对话和多种证明知识的标准,使范式理论在西方教育管理学界产生了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虽然从系统的、完整意义上的、依照库恩所说的包括了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在内的范式的本真含义而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还处在不断向国外学习并结合国情进行积极尝试与探索的初建阶段,但就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两次转型来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库恩研究范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比较教育的研究历程中,产生了历史主义、民族主义、实证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等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议题的变化、方法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扩展,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也发生相应的转换.在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正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变革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再到科学人研究等不同范式的转换。科学的变革引起了研究范式的转换,推动了教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深入理解两之间的发展嬗变关系,促进不同研究范式的互补与融合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朱文博 《时代教育》2010,(2):272-273
教育研究范式作为解决教育问题的信仰,在教育理论的建设中有依附性和中介性地位。本文以布莱恩·霍尔姆斯对比较教育范式的分类为基础,简要地述评了归纳主义范式、实用主义范式和文化相对主义范式。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也是比较教育学者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建设和方法突破的认识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对范式的研究可使领域内的主题、工具、方法及前提等更为清晰及完善。本文以教育范式的转换为研究基础,展开对教育技术范式转换的探讨,认为当前的教育技术正处于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过程之中,进而对与范式转换密切相关的各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0.
范式的成功转换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必要方式,因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及其转换问题被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的提出与确立,是其学科理论内在发展的必然。以哲学本体思维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可以确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应深切观照其与人生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7,(4):105-114
基于文献的阅读梳理,发现教师教育研究经历了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不同的范式。在内外部因素影响下,三种范式经历博弈、转向,最终走向了和谐共存。教师教育研究主体从教师教育领域之外的研究者,到专业研究者,目前融入了一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机构的人员,研究提倡多元主体的沟通对话和平等协作。教师教育研究内容从关注教师外在行为到教师知识、认知和思维等,研究主题日益丰富。教师教育研究方法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到多种研究方法的补充发展。本文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态八卦图以及"和"的概念表达对西方教师教育研究三种范式起承转合的理解,并进一步讨论了范式转向对于中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13.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社会学对研究范式的界定,从研究范式产生的背景、研究目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研究者价值观等方面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和思辨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教育研究范式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枬 《教育科学》2000,(1):28-31
范式,按照库恩(Thomas 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的使用来看,大体是指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体系,它以一种范例的形式决定了新一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格式塔转换”。20世纪教育研究因其领域的独特多面和哲学思潮的冲击牵动,表现出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路径和复杂丰富的范式类型。本文意在对此作一梳理,并探究它们不同的理论基础。 一、20世纪教育研究历史的简要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构建了顾明远教授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在这个范式中着重讨论了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主客体认识的文化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他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功能主义范式和文化诠释主义范式。最后作者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可以用"民族国家文化模式作为一种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不同的民族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混合方法研究逐步兴起,并被教育研究方法论者称为是继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之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综合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各种优点,给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能唯方法马首是瞻,而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选择,以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0.
研究教育政策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政策研究范式是具体的研究要素即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法论的有机结合。研究方法论包括直接方法论和间接方法论:直接方法论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和如何分析资料两方面,它对教育政策研究范式起着直接的支撑作用。间接方法论是间接支撑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指的是西方传统的方法论即经验论、先验论和实践论,以及现象学、解释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和符号互动等五个西方范式方法论。新范式方法论也为教育政策研究范式提供了间接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