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先驱,他一生着眼于中国农村的教育,成功地创造了“定县模式”,形成了他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创新性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对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我们今天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旭 《中国教师》2009,(Z1):308-308
<正>一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不仅为新中国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教育思想系统而鲜活回答了"什么是教育,怎样去教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本质和生命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4.
傅兰雅一生致力于西学教育和传播,本文探析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推广格致"、"广布西学于中国"是他教育思想的立足点和中心内容。他通过创办学校,构设了近代教育制度;通过编辑教科书、出版科技期刊来推广西学;通过引进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丰富了近代中国的办学模式。傅兰雅对中国自古以来狭隘的封建教育体制所作的改革尝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中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财富。其一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学思想当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生活教学理论包含下面三方面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自2004年开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在新课改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单地回顾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得出了三点认识:毛泽东改革是邓小平改革的基础。邓小平改革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毛泽东时代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努力;邓小平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此次改革成就非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科学发展观高度融会了当代中国的三种传统,即中国儒家传统、毛泽东时代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和邓小平时代以"市场"为中心的传统。总之,当代中国改革的本真意义,就是要深入地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为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即"和谐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玉荣 《职教通讯》2012,(16):46-49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学习与研究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初,列宁持实施巴黎式的人民直接管理的思想,在以后的实践中演进为由党领导人民进行管理的思想。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他持建立"铁的政权"即强有力的政权的思想,在以后的实践中演进为加强法制和依法办事的思想。苏俄历史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后,列宁发现并批判了机关工作的官僚主义,主张"收拾"官僚主义者,他逝世前夕上述思想演进为改革和精简机关、节省开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导的邓子恢,为改造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中国合作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反对急躁冒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等农业和农村经济思想,将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予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动与推进,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的颁行,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发展的深谋远虑和系统部署。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有对教育政策更良好的理解与执行。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自农村开始,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诞生“顶营经验”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因地制宜,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性地创造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讨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大学教育,是要审视大学教育与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初,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社会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大学的变化,包括培养目标、招生、规模、学费、就业、对外交流、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重点高校建设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改革.30年来,大学办学能力不断提高,办学中的开放、竞争和权利意识观念增强.但大学的财政仍不富裕,管理仍不先进,人文意识仍不明确.进一步推进大学改革,必须更准确地认识大学使命,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切实改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改革和发展战略也是科学。改革和发展的兴衰成败决定于哲理的正误和成熟程度。中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形成了改革哲学,哲理的特点是:包容性、普惠性、和谐性、中庸性、多元性、互动性、人本性。应继续研究和充实这些理念,并用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一书,勾勒出了1993-2003年十年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这十年中,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倡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为基础,在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坚持“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并抓住机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本人则坚持为教育当好“后勤处长”,推动解决了诸多教育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政府以质量和公平为政策导向,对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教育改进项目、“全天制学习”计划、900所学校项目、农村教育项目。同时,政府对中小学课程也进行了相应改革,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政策文本中的价值分为反映物质层面的实体价值和反映精神层面的符号价值。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及与改革开放以来前三次教育改革政策文本的比较,《规划纲要》的价值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实体价值比重大于符号价值,价值组合以实体价值为主;2、实体价值比重上升,技术价值占实体价值首位3;、符号价值比重下降,意识形态和规划目标是符号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进一步指出,《规划纲要》价值结构的变化体现了政策制定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公平等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政治参与性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的惨败,与1895~1898年康有为改良理论的失误直接相关。康有为改良理论源于孔子学说,改良理论模式采取激进主义,改良必要性植根于中国战败的现实及其严重后果的预设,改良的主要依靠力量寄望于维新派人士乃至皇帝一人。如此诸多失误,为改良运动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