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着众多传教士的涌入而大量引进。朝廷及社会中的有识之士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并试图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相融合。何国宗生于天文世家,能够在精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同时,较早的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何国宗参与了历书的编写和地图测绘工作,与传教士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还参与制定了许多可行的水利工程治理方案,减轻了水灾对百姓的造成的损失。作为中国传统的科学家,他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在生活中,他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为称赞。通过对何国宗全方位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中国科学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着众多传教士的涌入而大量引进。朝廷及社会中的有识之士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并试图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相融合。何国宗生于天文世家,能够在精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同时,较早的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何国宗参与了历书的编写和地图测绘工作,与传教士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还参与制定了许多可行的水利工程治理方案,减轻了水灾对百姓的造成的损失。作为中国传统的科学家,他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在生活中,他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为称赞。通过对何国宗全方位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中国科学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以学术传教为先导,带来与中国传统迥异的新的学术和文化,影响和启发了明清启蒙思想家,开创了中西教育文化交流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以利马窦为首的传教士在明末来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终于探讨出一条使天主教在华扎根的成功之路.而在明清嬗代之际传教士通过展示自己在火器、历法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优势获得了最高统治当局的赞许与支持,从而大张旗鼓地收徒传教.由于在整个传教过程中传教士始终紧盯着王贵与士林,并且一直以传播知识为旗帜,所以传教士的活动表现为知识传教的特征,与之相应,在社会政治与学术思想领域传教士所带来的主要不是宗教神学的影响,而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西学的影响.如果说这种影响在社会政治领域是短暂、浅显的,那么在学术思想领域就显得长久而深远了.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明中叶至明末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由于他们将西方科学知识与技术作为他们争取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和教民的手段,中国开始了“西艺东渐”的历史进程。伴随西艺东渐,西方教育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明清之际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明朝时期传教士来华是中西方交流史上及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事件。传教士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来华传教士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及西学东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教士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通过译介的方式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论等带入中国,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了达到在中国传教的目的,他们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敲门砖打开了中国大门。这些传教士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气象方面,他们向中国人民传播了新的气象理论和思想,并对一些气象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这种新的气象观念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著述中,因而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气象思想的革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