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谁是清风,谁是夏日》(至少有过那么一段美丽快乐的时光,即使作为以后的回忆也很好/何洁)《种在小王国里的时代》(多年以后回首往事,你会发现,即使物是,人也并非/刘秀荣)《少年心事洋槐香》(在童年的美好时光里,有一个青梅竹马,是多么美好的回忆,真希望自己是文中的俞朵/伍婷)最受好评文章  相似文献   

2.
<正>《谁是清风,谁是夏日》(至少有过那么一段美丽快乐的时光,即使作为以后的回忆也很好/何洁)《种在小王国里的时代》(多年以后回首往事,你会发现,即使物是,人也并非/刘秀荣)《少年心事洋槐香》(在童年的美好时光里,有一个青梅竹马,是多么美好的回忆,真希望自己是文中的俞朵/伍婷)最受好评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最受好评文章:《最初的梦想散落在天涯》(害怕梦想会被风雨淋湿,害怕只能在梦中回忆有梦的自己/唐新月)《下一个夏天,去听一场演唱会》(星光褪去,那些陪你追星的人仍在记忆中闪烁/于晓雪)《深蓝的星星,耀眼过悠长的岁月》(文章叫醒了我内心透明的寂寞和忧伤/周璨)《我也美丽》(不是每个女孩都漂亮,但是每个女孩都可以很美丽/贺俊娴)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孩子们十分"耳熟"的歌曲。例如:《我有一只小羔羊》、《闪烁的小星》(人音版第一册)、《数鸭子》、《粉刷匠》(人音版第二册)、《时间像小马车》、《小红帽》(人音版第三册)、《卖报歌》、《蜗牛与黄鹂鸟》(人音版第四册)、《嘀哩嘀哩》、《剪羊毛》(人音版第六册)……几乎每一册中都有2—3首这样学生们十分耳熟的歌曲要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最受好评文章《你留在悲伤里,我留在孤单里》(只有公主才能与王子在一起,即使是灰姑娘也需要有通往舞会的衣裙与水晶鞋。/周娟)《那年的青春是世界中央的一座孤岛》(看过这篇文章,仿佛拥有了另一种不同的青春。/陈倩)《最初的模样》(懵懂的我们在不知道爱情真正的意义所在时,却早已有了心动的感觉。/严玉娟)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 ( 1992年版 ,2 0 0 2年重印 )选进了一篇《扁鹊见蔡桓公》的课文。除对课文的出处有详尽的注释外 ,对扁鹊一名也有解释 :“扁鹊 ,姓秦 ,名越人 ,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这里并没有注明“扁鹊”之“扁”的读音 ,也没有标明扁鹊是否姓“扁”。而“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79)里有两个读音 :bi??图形或字体上下的距离比左右的距离小 ;物体的厚度比长度小。~圆 /~体 /~盒子 /一头压~了。别把人看~了 (不要小看人 )pi仭n(扁舟 ) ,小船 ;一叶~。两种读音的释意都…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是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外研讨文章甚多.但关于它的写作和首次演出时间,却有几种不同说法.如钱谷触同志的《曹禺和他的剧作》(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甘竟存同志的《曹禺的创作道路》(载《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三期)、朱青同志的《漫谈曹禺的剧作》(载《文学书籍评论丛刊》一九五九年第五辑)以及山东师院中文系一九六○年编的《曹禺研究资料汇编·曹禺著译年表》等,均认为《北京人》写于一九四一年;而另有一些文章,则认为《北京人》写于一九四○年.国外尚有人介绍外国专家的意见,认为“《北京人》于一九四○年在中国首次演出”(见《读书》一九八○年第六期).一出剧的写成到演出,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按此说,《北京人》  相似文献   

8.
对赛珍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赛珍珠研究的历史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谓几起几落。三、四十年代,国内众多的文艺刊物都介绍了赛珍珠及其作品。如《读书顾问季刊》2期,刊载了伯雨《勃克夫人》、《女青年月刊》13卷3期刊登了雨初《(大地)作者勃克夫人》的文章,对赛珍珠进行了介绍;《文艺月刊》4卷6期刊有毛如升《勃克夫人的创作生活》、《矛盾月刊》2卷1期上登有壮心在《勃克夫人及其作品》的文章,介绍了赛珍珠的创作生活及其几部作品;《成都文艺月刊》2卷3期、《人生与文学》1卷1期、《人世间》24期分别刊登了谭仲超、刘(分木)风与林幽的文章或译文介绍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之一、三,即《大地》、《分散的家》(现通译《分家》,《人世间》介绍时,译为《分裂的家》)。《大公报》1933年5月22日刊登《勃克夫人新著小说〈诸子〉》的文章(现通译  相似文献   

9.
人书情未了     
《人书情未了》《我和文学有段缘》《永远的苏武》《感动,属于莫扎特》《昭君出塞》……这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它们所联想和感悟的对象各有不同——有作家, 有作品;有画家,有诗人;有文学,有音乐;有诗词名句,有历史人物……然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写作都基于阅读(广义的阅读,阅读对象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故事、音乐美术等)。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需要;阅读是一种体验,阅读是一种积淀。书(包括音乐、绘画)与人的真正相遇,在于它触动你心弦的那一瞬间,那是一种心灵的默契。阅读,然后用你的文字将你与作品之间的相遇过程、默契程度、心灵感悟记录下来,你会因此而多一笔财富——知识与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统计分析1.刊物转载情况概述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数学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3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36种。其中,《小学教学》《教学月刊》《小学教学研究》等转载量最大的14种刊物转载总量占84%,有8种刊物年度转载量超过10篇,这8种刊物的转载量之和占转载总量的68%。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刊发小学数学文章的相关刊物中,质量较  相似文献   

11.
初看这本书的目录,就给人一种很清澈透明的感觉。这本书分成许多小的篇幅,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清雅、简洁的名字,让人忍不住就要去翻阅。朱自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像《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我们学过的文章。其中《荷塘月色》朱自清就是用了抒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陈金铭辩课:孙庆博秦岭周芳吉建和储广林储海燕杨文华傅贵成瞿德良王琳李美华蔡志坚滕衍平孟纪军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的老师说它既不像写人的,也不像写事的,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文章呢?请在座的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傅贵成(特级教师,江苏辩题一: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  相似文献   

13.
“呼告”作为一种修辞格,还没有被很多人所接受,它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中间,多独立于句子之处,用于打招呼之类一种称呼形式,有“称呼、呼唤、禀告”之意。 呼告修辞格有如下几种类型,如例: 例一:周总理,你在哪里?(选自《周总理你在哪里》) 例二: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三: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选自《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14.
信来信往     
《奥妙》的老编们:你们好呀!当我看到新出的11期时简直兴奋上了天(有点夸张噢)!封面更好看了,各种小栏目也很有趣。我喜欢的文章有《超人打劫》、《解剖外星人》、《废旧轮胎“滚”出环保新路》,这些文章都有着奇特的题目,让人一看就有兴趣。但是,也有一点点不快乐呀,在《超人打劫》里,我都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最受好评文章:《你是野马,寻找草原》(特别喜欢八月长安,把年少的心事写得真实又明晰/李金秋)《当他老成我的小孩》(对爸爸的爱在心里藏了许多年,最终喷涌而出/罗玉衡)《当华美的叶片落尽,当拥有变作失去》(当浮华退去,只剩下珍珠般的回忆/王诗姝)《闺蜜是漂亮又完美的天堂》(我的事闺蜜都知道,她大概是最了解我的人吧/王珊妮)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篇文学作品必须是先拨动人的心弦,才能发挥它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一个文学家必须是“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情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决定其艺术感染程度的深浅(见托尔斯泰《艺术论》)。文学作品和说理文章不同的是:说理文章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发表了俞启定同志的文章《论素质》,拜读之余,感觉该文存在一些问题,似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下面就谈谈我对人的“素质”问题的看法,并就教於俞启定同志。《论素质》一文将整个人的素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即(1)人格的素质;(2)自我调节的素质;(3)进取发展的素质;(4)适应群体的素质。在每一个方面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方面,其结构可用下表示之(这里姑且称为“俞氏素质结构表”),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评刊揭晓     
《快乐阅读》2020,(4):78-78
2019年第12期最受好评文章《旧梦不须记》(少年时期相伴的人很难走到最后,他们可能会在时光长河之中走散,天各一方,各自安好,即使还惦念着对方,却深知一切不能回到从前了/韦绍军)《清风寄路遥》(也许生活中不会有那么美好的邂逅或是那么美好的相处,但我还是被两个人的相遇所感动。离别是为了更好地重逢,说的不就是这样吗/毛杨杨)。  相似文献   

19.
通俗·实用     
《江苏教育》(小学版)今年一月号在“语文小知识”的栏目下,刊登了周建高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句》的文章,读后颇有好感,觉得这是一篇很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遇到文章中所提及的学生造错比喻句的问题。但是每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找来《汉语知识》等书所介绍的有关知识,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语六册第一组有看图学文两篇(《八角楼上》和《在艰苦的岁月里》),讲读课文(《一定要争气》),阅读课文一篇(《小水车》)。四篇课文课后共有练习题十个,其中词语练习四个,文章层次认识四个,朗读背诵两个。从课文的编选到课后练习题的提出可见,这一组训练要求有三个侧重点:观察训练、词语训练,段落训练。这三项训练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对事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