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敏  王慧敏 《资源科学》2012,34(1):114-119
在极端气候变化和各类污染加剧的环境下,日益增加的水资源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通过水权转让可实现水资源的二次配置和优化,但由于存在利益转移和变动,导致转让过程中多主体利益的协调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多主体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多中心合作模式,避免传统补偿模式的弊端。本文通过博弈分析界定水权转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均衡解,进而得出多中心合作的合约内容,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从利益协调角度对转让各主体的收益函数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合约设计缓解或消除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在提升各主体收益、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结合哈密地区水权转让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多中心合作模式能够更好的改善水权转让利益关系,提高转让效率。  相似文献   

2.
适应性治理下水权转让多中心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王慧敏 《软科学》2012,26(2):20-24
基于适应性与多主体合作的角度,提出水资源适应性治理和多中心合作模式,在提升水权转让方案的灵活性和个体合作积极性的同时,改进各主体收益并降低交易成本。最后,结合哈密地区水权转让的实例对水资源适应性治理模式进行界定,并设计相关机制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强化我国水资源权属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形势,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水资 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分析和论述了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强化水资源 权属管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并提出今后应重点抓紧做好初始水权分配与转让 试点,以及积极培育水权水市场、加快《取水许可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和加强水资 源权属管理立法等10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08,30(8):1147-1154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破解这一历史性难题,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简要介绍了水权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国外关于水权制度的法律规定以及水权交易的主要做法,阐述了对水权概念和法律特征的理解,对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建立的立法障碍与完善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权制度在实现水资源多元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解决我国水危机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建立我国现代水权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界对水权的认识模糊以及有关水权制度的立法极其滞后。因此,本文着重阐明了水权的涵义,并就我国水权制度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西方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我国水权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角度阐述了解决我国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弊端的可行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19,41(2):313-325
水权交易是治水新思路下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水权定价模型研究有助于规范和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区域水权和取水权两种交易模式影响范围广、社会敏感性高,是中国当前两种主要的大宗水权交易模式,市场交易中,价格机制是培育和活跃两种大宗水权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总结现有定价模型和定价机制在大宗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提出水权价格是使用者对水资源生产性使用能力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全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权的协商定价模型和取水权竞价模型,论证市场竞争机制对水权增值的作用机理,并以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为例,进行定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发现该案例宜采用成本价基础上的竞价模型形成其最终交易价格,且从实证结果看,竞价模型既能保障回收水权的全成本,又能促进水权向更高效益的用途流动。最后,提出树立大宗经济性用水水权的商品属性认识、健全大宗水权的基础价格评估机制、将大宗水权交易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宗水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权制度的起源是与水资源紧缺密不可分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今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早期阶段,水资源的利用是无偿随取即用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开发活动,水资源成为一种短缺的自然资源,水权就作为解决特定地区社会系统冲突的制度而产生了。”(石玉波,2001)本文就水权产生的影响、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水权制度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是水权制度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简要介绍了水权和水权交易的基本内涵,重点回顾了水权交易实践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国水权交易的基本特点,并对当前水权交易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水权转让中自主协调与合作路径分析——以新疆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对水权转让研究强调经济属性的存在,通过市场、行政、或两者结合的途径促进转让,其本质都是外部规制的方式推动转让实现。在外部化的状态下导致转让的交易成本较高,主体间利益冲突严峻,一味通过补偿和行政管制无法根除主体间的矛盾。本文从集体行动选择理论出发,选取新疆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提出基于共同愿景的自主治理及合作路径。通过主体参与式的多中心合作实现集团内部自我实施,达到提高水权转让效率和区域利益的目的。进而对行动理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验证,与传统模式比较以验证其有效性,突出政府参与下的多中心自主合作模式的优越性。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对水资源管理与配置领域提出一种新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培衢 《资源科学》2006,28(6):33-38
本文构建了灌区水资源配置的产权激励效应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论证了农业水资源产权制度安排适当与否决定着灌区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水权主体明确、水权明晰并得以良好执行的水权制度安排,将引导灌区在效用最大化原则下自觉优化水资源配置行为,提高用水效率。而不适当的水权安排将导致粗放生产和低效率用水。从而有效解释了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现象并存的根源是农业水资源产权安排对灌区未能产生有效的激励和利益约束。因此,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明晰水权、明确产权主体和实行有规制的水权交易。  相似文献   

14.
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极需要健全的制度加以保护,其核心问题水权还停在建设的初始阶段,我国的水权制度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刚刚起步,理论相对滞后。水权制度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它的进一步的完善是在质的层面上对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相当大的作用。1,关于水权的法律特征将水权定义为用益物权,是因为水权具有与传统用益物权相同的法律属性,如同样以对标的物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同样属于他物权、限制物权和有期物权。但水权与矿业权等此类自然资源的使用或收益权与传统的用益物权不完全相同,属…  相似文献   

15.
政府规制下的水权拍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润  王慧敏  王海燕 《资源科学》2011,33(10):1883-1889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必要通过水市场来提高水资源配置的效益。拍卖是确定水权市场交易价格的一种有效机制,但由于水资源自身的特性,必须要由政府对水权拍卖市场进行一定的规制。比较了政府规制下竞拍者为风险中性型时的水权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出价策略及卖方收益,同时分析了竞拍者为风险规避型条件下的水权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的出价策略及卖方收益。两种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水权拍卖者往往会在政府规制的前提下采用第一价格拍卖策略来提高自身的收益,同时会设定一个相对较高的拍卖保留价格,因此作为政府从提高整个水市场配置效率的角度还要对水权拍卖保留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孙媛媛  贾绍凤 《资源科学》2016,38(10):1893-1900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现存的水权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了现有的水权赋权依据与水权分类现状。然后对水权赋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包括水权的内涵、水权赋权的含义以及对水资源进行赋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权赋权的历史事实,本文详细探讨了水权赋权的理论依据,包括赋权的人类伦理依据以及具体的赋权依据。其中,人类伦理依据是水权赋权必须遵守的最根本的依据,要划分出基本的水权类型,还需要将理论依据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赋权依据。基于确定的水权赋权依据,突破了将水权简单地划分为河岸权、优先权等类型的认识,将水权更为全面地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河岸权、优先占用权、轮水权、需求权重水权以及生态水权,并分析了不同水权类型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水权赋权的依据和水权的基本分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水权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丽娜  吴凤平  贾鹏 《资源科学》2014,36(11):2240-2247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与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崭新思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适应这一制度的要求。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本文结合国内外初始水权配置相关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在提出相关概念及剖析其内涵的基础上,以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量控制为基准,构建基于耦合视角的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法与理论框架,具体思路如下:1针对省区初始水权配置子系统,基于量质耦合获得流域内不同省区的初始水权量;2针对政府预留水量配给子系统,基于供需双侧耦合确定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3为保障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建立基于耦合协调性判别准则的循环耦合模型,获得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推荐方案,并详细阐述该研究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其之间的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治理仍保持计划经济的特征,由政府分配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核算水资源,这使得用水单位节水积极性弱,水核算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进入了瓶颈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提出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水资源治理体系,通过建立所有权、使用权明晰的水权法律制度,赋予水使用者把节余的用水指标结转...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效果与综合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多年平均径流量则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流域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39×108m3(扣除与河川径流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543m3,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15,远远低于人均1 000m3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是一个水资源相当匮乏的地区。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最新进展:一是实现了黄河枯水年连续6年不断流;二是基本统筹兼顾了各方面用水;三是初步建立了黄河统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分析了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尚未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现行的统一管理机制十分脆弱;配水模式严重失控;河流维持水量大量减少;河流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对策:建立河政管理与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水务管理体制;完善水权转让制度和建立水市场;制订推行科学的水价体系;制约供水与用水双方厉行节水;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综合管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