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家伦是民国时期体制内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他的大学理念及办学实践中,罗家伦从民族争生存的角度来看待大学使命,突出了大学教育对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大学治理紧密围绕国家目标展开,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需要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育。在教育过程中,他强调政治意志对于大学师生的引导,灌输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党派价值观。罗家伦的教育理念及其办学实践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大学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办大学,大学要教育家来办”,这本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但反观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一百多年的曲折历史就会发现,这个基本的常识却在现实中难以落实。由孟丹青博士撰写的《罗家伦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一书,把罗家伦放在中国大学教育百年的历史发展背景中去考察,通过他与时代的互动,以及和同时代人的比较,可以看出他在历史坐标系上具有独特的位置和地位。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家办大学艰辛探索的历史画卷,重点考察了罗家伦在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教育实践以及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的发展具有有益的启示和重要的借鉴作用。罗家伦,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1897年生于江西南昌,1969年12月25日病逝于台湾。1928年8月,31岁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1932年8月至1941年9月,任中央大学校长。他是文学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外交家和实干家。罗家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和管理者,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切实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罗家伦民国时期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他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校观。他整顿校风、调整学科、聘任良师的教育实践都是基于他的治校观,即大学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国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今人论述罗家伦的教育思想,多以其政治立场为导向,而甚忽略其教育建树的一面。本文以罗家伦执掌清华与中央大学时期为例,探析了其罗致优良师资与力求完善聘任制度等具体的教师聘任观,以期为时下的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提供某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罗家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曾是一位颇受争议也是贡献较大的校长,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大刀阔斧,厉行改革,使清华走向了综合性大学的轨道;任中央大学校长,更堪称鞠躬尽瘁,十年耕耘,创造了那个时代高等学府发展的神话。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罗家伦的大学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性、民族性与本土性。  相似文献   

6.
罗家伦的大学生培养观与蔡元培等民国时期教育家是一致的,把大学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大学生人格培养。罗家伦在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时,要求大学生树立领导时代的"知识化人格",认清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进而提出系统的塑造"强者"的新人生观,在大学生培养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1932年8月,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前身是国立江苏大学;国立江苏大学的前身是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学由东南大学所改;东南大学最初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分出的教育、农业、工艺及商业四科基础上组成。而南京高师是在原两江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的旧址创立。罗家伦以九年之久的时间办理中央大学,使中大比起前身,有较大发展。罗家伦出任中大校长,于当年10月开学复课。次年,着手重建医学院,并在工学院设立  相似文献   

8.
1928年8月国民政府大学院接管北平各大学院校,由于清华的特殊历史背景,大学院与外交部达成妥协,组建新的董事会形成共同管辖格局,但事实上外交部主导了清华的控制权.同年11月因董事会会议议决裁撤工程系引发风波,这场风波成为清华师生反对董事会专权的"改隶废董"运动的触媒之一.在风波中,代表大学院方(教育部)校长罗家伦借势清华师生的力量最终赢得清华管辖权争夺的胜利,结束了清华大学由教、外两部共管的局面,但也使罗和清华师生之间出现裂痕.工程系裁撤实质上是罗家伦建设"文、理"为中心的"新清华"办学理念的体现.罗家伦以革命的方式,希图以德国大学的理念改造深受美国大学传统影响的清华大学,重视"变"忽视"常",最终的去职也与此有关.剖析工程系裁撤风波,为理解中国大学成长的特殊性和探寻大学改革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先驱。他倡行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救国思想,既吸收了教会大学一些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又秉承了儒家人文教育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马相伯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不仅积极回应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而且为中国近代大学史提供了一个利用教会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身为青年学生的罗家伦在社会改造的大潮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初步认识。他主张以思想革命为社会改造之首,主张问题与主义并重、化运动与群众运动并举的改造方针。罗家伦的社会改造主张代表了一部分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学子对社会改造问题的看法.表现出了渐进改革的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