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主旋律,近5年来邢台市的大学生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不尽相同,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高校专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双向调整。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协调与否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客观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指标对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科学考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新疆1978-2013年的时间数据,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通过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和所占的比例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非常接近且2000年以后二者产值的增加速度突然加快,与第一产业的产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次产业的产业比重波动较大,2004-2013年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快,就业人员较多的转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第三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对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依据分析的结果,新疆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的高效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梳理吉林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法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法,对吉林省产业结构效益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并提出提升产业结构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就业结构的演变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经济结构中物的结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如果从人的结构角度来看,就业结构则是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因素。由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既存在着相关性,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在关注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要关注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要求对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进行优化;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分布的变化情况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趋势决定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8年——2008年云南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强于产值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对产值结构变化影响较小,而就业结构对产值结构的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和产值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逐渐加强的。因此,科学规划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推进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分析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就业结构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利用江苏省199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Moore结构变化值,采用时间平移及灰色关联方法,对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进行测算.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结构(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直接时滞为3年,两者间基于就业结构产生的间接时滞为7年.这与现实的高等教育培养周期(3~4年)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滞缓现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江苏省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负相关,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较强,就业人口已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水平联动关系研究,对于寻找缓解"就业难"以及"用工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利用VAR估计、Granger因果检验、中介效应等分析法,对我国1996-2012年间的教育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演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决定作用;就业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和教育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必然会带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基于2012—2021年江西省产业及就业相关数据,从关联性和协调性两个角度出发,引入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等指标,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通过灰色系统模型测算未来五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为江西省破解就业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袁旭  康元华 《高教论坛》2006,(4):189-192
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入手,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模型;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就业结构为纽带的;根据模型系统论述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诸方面存在的互动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转移和布局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互动;探讨互动模型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战略、对产学研合作及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发等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地区,绿洲人口高密度的特点与落后的产业结构使其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内在联系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就成为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4年新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描述新疆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用水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新疆近年来用水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上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新疆各部门间用水结构更加趋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灰色关联度结果反映出用水结构演变多方面因素有着联系,其中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因此,新疆应调整产业结构使之与水资源协调发展,开展农业节水工程,保障必要的生态用水量,以提高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5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使用静态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其就业结构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积极作用,提出了加快就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反映了一定时期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状况。入世后,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和冲击,本文在阐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入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论述入世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就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两个方面,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本文以十堰市为例对秦巴山片区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调整幅度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秦巴山片区产业结构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演进规律,但尚处于较低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产业结构相似度比较,发现秦巴山片区各市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性严重、资源配置效益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云南省为实例,对西南民族地区行业部门就业岗位与2007~2012年高校专业毕业生的对比分析,评价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行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状态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借此反映云南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西南民族地区提高大学生就业这一长期的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问题提供更清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和人力资源的转移,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结构。近年来,杭州市产业结构不断演变升级,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应产业转移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杭州市高职教育在层次结构、规模结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师资结构等方面应作相应调整,以此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