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在不同民族间频繁接触的过程中,其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回族属于上海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自热成了学界调查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92名回族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对城市回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研究发现:1)城市回族老年人总体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2)城市回族老年人在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性别、职业和身体健康状况上则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回族老年女性比城市回族老年男性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高;职业是阿訇的城市回族老年人之间的主观幸福感高于职业是工人和干部的城市回族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宁夏是回族主要聚居区,回族与汉族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宁夏社会进步与稳定的基础。宁夏城市化使回汉民族人口出现双向和多向流动,回汉聚居社区的民族交往、民族态度、民族关系以及居民生活满意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回族聚居社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的调查,分析了回汉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汉民族关系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的语言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语言濒危已经成为突出的全球性问题,苏州地区语言也遭遇了这一严峻的挑战。以生态语言学中语言多样性理论为框架,从苏州地区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通过对该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调查以及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苏州这座古典与现代兼具的城市中,普通话已成为强势语言;英语作为世界语,其语言地位不断上升,苏州话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普通话和英语的威胁,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苏州话这一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记录     
洛杉矶三城市中文超英文成居民使用最多语言在移民和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美国洛杉矶圣盖博谷地区,中文已超过英文,成为一些华裔聚居城市使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51):51-5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220名回族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回族民族认同的基本状况、个人背景差异以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教育策略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回族教育策略各维度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回族教育策略,提高回族民族认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一回族聚居区、介于15-4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的调查问卷来研究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在年轻回族人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对语言态度和使用情况起着重要作用.被调查的年轻人,语言使用与年龄关系密切.回族话使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它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小儿锦”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辅助性的拼音文字。它是在回族转换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文字,它曾经对回族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字和进行社会交际,超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我们研究这种文字之前,首先应对回族的概况和她使用语言的历史发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新平县是云南省地域广、人口多、民族亦多的山区民族自治县。新平县漠沙镇位于红河谷,在这里长期居住着傣、彝、苗、哈尼、拉祜、回等多种民族。民族分布情况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雷同,基本是或大或小的聚居,而在一个特定的民族聚居区内,又杂居着其他民族。坝区主要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哈尼族等,其它民族多居山区和半山区。漠沙各民族与我国民族总体分布尽管有着共同点,但语言使用上却有着不少独特之处。十分明显的是生活在同一漠沙镇的不同民族,大都各自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又普遍兼用汉语,然而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双语类型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本文探究了该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就《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在西昌会理二中八年级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明确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和语言技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重复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讨论重复修辞格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及一些翻译技巧,通过大量例证,使读者能够掌握重复修辞格的几种使用方法及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往十回3+(X)V”结构中的“回3”.它的用法,是“回”业已概括诸用法之外的一种未予概括的用法,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用法.基于语义、语法特征,该用法的“回3”的词类性质确认为兼含有一定趋向动词性质的方位名词.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与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差异。文章仅从“重复”方面入手,探讨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译。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英汉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回民街英语进行田野调查,重点对其语言特征及文化特色加以描述,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码转换及讨价还价的文化特色。通过与中国洋泾浜英语的比较,揭示回民街英语的本质特征。研究认为,回民街英语作为受惠语,其词汇主要源于施惠语-英语,语音及语法特征则以其母语-汉语为载体,其实质是一种新式的中国洋泾浜英语。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语用翻译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