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生态的基本框架是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岁末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好比是一场盛大的"家庭开放空间",利用其独特的传播范式对受众施加影响。在这个开放的家庭空间里,信息传播是"多重信息流环境中的媒介流"的"家庭传播艺术"——拟态环境,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传播生态作为一个舶来的学术词语,它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但大致可以理解为,将生态学的某些原理与方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它“关注的是与人的生存相关的动态变化的媒介环境,媒介对人的作用、作用过程方式,特别是人类如何限制、控制、修整对媒介的使用,以维护、保持一种健康的平衡的媒介环境,使人与媒介、媒介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啭播从来都不是在理想的纯粹的条件下发展的,各种社会要素最终构成了传播的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传播生态;与之相关的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首次提出媒介生态一词。西方媒介生态学从生态想象角度介入传播研究,在复杂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体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借生态思维角度,我们将报业看作是社会生态体系中的一条“鱼”,主要分析在信息技术、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报业这条“鱼”能否生存,又该游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媒介资本优化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虹 《新闻记者》2004,(12):54-55
媒介生态包括内生态和外生态两级层次。内生态层次主要是指媒介内部的生态机构和媒介间的协调机制。外生态层次则涵盖了政策法律环境、技术经济环境、传播人才和教育环境、媒体的国际交流环境等若干要素。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媒介资本的主体及其聚合方式对于媒介生态的各个有机部分都有莫大的现实意义,被视为"货币选票"甚至是"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5.
媒介即信息,通常被人们称为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这一论断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本文主要探讨了"媒介信息论"的理论背景、核心价值及其学术意义,揭示了媒介本身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媒介研究的本体视角,强调传播中最本质的是媒介,媒介本身即信息,媒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每一次媒介革命必然带来信息传播的变化,都会影响着人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新闻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靓 《青年记者》2012,(3):44-45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根据百度"百科名片"界定,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时至今日,这种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的全媒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媒体人应该怎样适应这一新的传媒生态,才能使其所在的媒体更好地黏住受众,进而拥有更多用户?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以往相比,更应注重培养哪些方面才能应对新的挑战?这是每一个新闻人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中不得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公共广播电视的价值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化的媒介生态背景下,以BBC为代表的欧洲公共广播面临冲击和困境的原因。提出公共广播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公共广播理论本身具有相悖的本质属性,这种理论基础具有的先天"缺陷"在外部媒介环境变化的冲击下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商业主义的扩张和传播新技术对公共广播理论基础的削弱也是BBC面临困境的媒介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隋岩 《当代传播》2012,(1):31-32
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国际传播再一次获得了信息传播的时空优势,即哈罗德.英尼斯所谓媒介的时间或空间偏倚性,①实现了信息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的即时自由传播,真正进入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在此情势下,国际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建构了国家形象,通过"培养"他国受众对该国家的认知和共识,实现对该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通过引导他国公众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重构人的主体性。不仅如此,国  相似文献   

9.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10.
传播无处不在并逐渐进入当代人的潜意识中,随着传播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线性、互动、循环传播模式都受到了挑战,普适性的传播模式建构越来越困难。新的传播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带来深刻的社会结构变化。在学术界饱存对新媒介的焦虑中,与其哀叹书写媒体的衰弱,我们不凡厘清"传播"与"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把握新传播体系的关键要素和新型媒介发展态势,融入新的媒介环境,着眼于传播科技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元元 《今传媒》2014,(5):16-16
正主持人语: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媒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组织传播环境也相应地发生新的变化。在组织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传播渠道不断多样化的今天,信息传播者和发布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判断及评估的能力,扮演好"把关人"角色,以承担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实现传媒的社会价值。本期"组  相似文献   

12.
倪向阳  马永军 《编辑学报》2011,23(4):305-307
关键词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入口之一,它能直观地反映主题,便于读者检索。其标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文献的有效传播和高效利用,影响着整个信息传播系统的优劣。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能更好地指导传播实践活动,促进科技期刊的编排质量和学术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郭智卓 《新闻世界》2014,(4):159-16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媒介社会职能的完善,新媒体生态下的健康传播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新媒体环境对健康传播的消息来源、方式、内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健康传播在这种媒介生态下,从突发事件、常态传播,以及传播工作者三个方面展现出了新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传播理念、传播模式、传播媒介、传播主体四个方面,从而构建出健康传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东南传播》2014,(8):72-7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强势发展,促使媒介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门槛的降低,使信息传播者呈现多元化态势,导致拥有信息准入权的"把关人"发生变化,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下专业传播组织的"话语霸权"被释放,同时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现状的分析,强调对"把关人"缺失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即时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媒介整合度高、强弱连接有力等是其特点;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从微博事件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的角度来解读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特点作系统性考察,从而正确把握微博事件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媒介生态语境下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媒介迅猛发展,信息环境已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之后又一十分重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必全是人类的福音,它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仅在于信息的过剩,还在于使人无意间成为媒介和信息的奴隶。一方面无法遏制媒介的发展,一方面又无法阻止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生态作为整个媒介生态大河中的一条支流,与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多个子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考察我同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生态状况,不能仅有单一的视角,必须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全维、立体的考察,既要横向、纵向考察,又要宏观、微观考察.另外,在"军事"和"国际传播"的框定下,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除了有着电视媒介的共有生态,又有其特殊性,比如对保密和传播技术有较高要求,同时呈现出政治环境相对经济环境的优势、外部环境相对内部环境的优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共有媒体是信息技术发下的产物,也是当下主导媒介生态演变与进化的"利器"。在网络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公共空间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呈现出了一些比较集中的显著特点,引领新时期传媒研究走向新的领域,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化本土性的意义不仅表明人生活的处所和环境,而且反映了人们的身份认知和文化认同。文化本土性是文化传播中的自我指涉与他者认知的统一,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遗传性和传承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符号性与语言性的特点,大众媒介在"本土性"的坚守与重塑中能够透过处所和身份的认知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媒介集团通过实施本土化、他者化和当代性的传播战略和伎俩,会极大的淡化本土性、消解本土性。要重建本土文化生态,文化主体和大众媒介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对本土文化基因的探寻、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竞争尺度的把握和传播战略的调整,强化和突显本土性,激活本土意识,从而改变全球文化的语境,转移世界传播的重心,在交流合作的氛围中逐步将本土性文化上升到全球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播生态为其庇护下的各类媒介发展提供环境。但是,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却时常造成传媒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也反过来影响当地传播生态出现失衡。现代传媒研究中,媒介和地理的关系日趋复杂。针对媒介的城市集聚现象、东西部媒介发展严重失衡现状和媒介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不良传播效果问题,本文以甘肃为例,从提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受众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媒介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传播效果的几点意见,希望媒介作为大众认知社会的窗口,能充分考虑地理因素,成为传播生态平衡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