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价格扭曲、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赵良仕  孙才志 《资源科学》2013,35(6):1229-1237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才志  马奇飞  赵良仕 《资源科学》2018,40(5):993-1005
通过对考虑社会发展指数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可以真实地掌握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际变动情况。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特点;现阶段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发展水平仍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地区差异显著,且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高低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社会发展指数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高低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表现为上升态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体而言,科技进步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少数地区受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中国茶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DEA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各个茶类都存在一定的技术进步,但绿茶和紧压茶的规模效率有所恶化,同时不同茶区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最终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和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和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城市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中性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到技术效率、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中介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实证考察了高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采用1997—2015年中国各省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Hicks Moorsteen TFP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并将其完全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组合效率4个部分,分析了生产率及其动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增长动力由技术进步逐渐转为技术及技术效率变化共同推动,组合效率出现了下滑;区域间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对全面认识高技术产业增长动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损耗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双重因素下中国及沿海11地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对资源依赖和环境污染的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洋产业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对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业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TFP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在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偏低则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可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改进由纯技术效率占据主导,但技术进步迟缓依旧是扼制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瓶颈。因此,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保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对我国智能制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文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样本,采用DEA-BCC模型对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横向分析,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10—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西南地区最高而东北地区最低;地区间的纯技术效率差异水平高于规模效率差异;地区间TFP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多地面临产业发展的不稳定问题。建议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因地制宜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珠三角9市2001-2017年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1)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技术辐射地理约束效应明显,价值链、产业链作用有限。(2)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两者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幅趋向平稳;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3)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并不同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研发支出有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科研人员产出效率偏低,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问题和养殖海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基础上,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沿海10个省(区、市)2008—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测度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8—2018年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逐年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但平均绿色技术效率为0.708,具有一定潜力。其中,在时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均值在0.600~0.850区间范围内,效率增速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10省(区、市)养殖海域绿色技术效率呈现东、中部高,北部和南部偏低的格局;在影响因素方面,养殖水域、养殖方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养殖种类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聚类分析和超效率BCC模型分析我国2000—2014年27个一级行政区先进装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发展效率。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效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2000—2006年期间一直处于递增趋势,2014年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效率达到15年来最高值;整体来说,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效率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且都主要依赖于规模效率。通过实证分析,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提出我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渔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DEA的马姆奎斯特指数法,测定了我国1999—2007年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并且对省际间渔业的经济趋同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TFP的增长模式不同,沿海地区以技术进步为主,忽视了技术效率,内陆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发展。TFP促使沿海和内陆各省渔业出现趋同趋势,而TFP的分解指数在全国、沿海和内陆省际间对趋同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8-2017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北京市2008-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和分析了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在技术进步视角下,第三产业最具竞争力,第一产业具有较弱的产业竞争力;在纯技术效率视角下,第一产业由于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导致管理混乱、企业效率降低;在规模效率视角下,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对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等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发展第三产业时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和营业规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理论梳理,探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技术、产业结构因素及其互动作用对中国碳排放的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碳排放,但前者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远低于后者。(2)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存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则减弱;沿海地区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显著大于内陆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内陆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则更大。(3)技术与结构因素的交互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分时期和分区域的子样本进一步验证了这种交互效应的稳健性。本文为理解中国碳排放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统筹技术与结构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