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文献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文献中介进行的知识的分享活动。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由此可见,教育既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文献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而文献传播也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目的。研究文献传播与教育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传播的教育功能及教育对文献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献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现有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知识结构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献信息传播与提供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图书馆员的主要任务。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天津电大学报》2014,(1):F0003-F0003
《天津电大学报》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特约专稿、开放大学论坛、远程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观察、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国际交流、高职视角、海河教育与文化等。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天津电大学报》为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包括:特约专稿、开放大学论坛、远程教育、教育观察、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国际交流、高职视角、海河教育与文化等。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本刊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中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6.
简论外国教育文献在中国近代的传播及其影响王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关闭自守的大门。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也随之涌入,外国教育文献在中国近代也得到广泛传播。外国教育文献的传播,改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面貌,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  相似文献   

7.
文献作为沟通历史学术文化与人们之间的桥梁与媒介,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文献"的传播符号体系中,图像符号具有特殊的传播力,尤其是在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传播与大众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华文化的学术知识谱系中,文字符号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图像符号处于从属的地位.这种现象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学术文化传统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子信息化的多元传播时代后,以图像为中心的图像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图像语言手段在学术文献中的运用,采取科学的传播策略,以求真正发挥图像的传播力,紧跟图像文化传播时代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石刻文献自其发生,因材质易得、风雨不侵、经久耐磨、外力难坏、可传久远,遂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昭告国是、助理民生、推动教育发展、传播宗教信仰、记录私人行迹、传播文学、传播书法等,而今看来,这些曾经的信息已成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多将石刻文献作为金石学看待,使得石刻的文献价值未能得以完全发挥。了解石刻的历史功用,会有助于加深学界对石刻文献价值的认识与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界对人类发展史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是一个教育、情报、文化、阅读场所,是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虽然不是经济市场。但它是自身的多学科的资料宝库,它具有文献传播,思想教育和学术交流信誉与公正为社会各团体,个人提供服务的本能。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出现的书刊买卖,加工管理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体现,因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际留学教育问题涉及范围广,国外比较教育界对其研究起步早且深入透彻.相对来说,我国学者在出国与来华留学教育方面更重视前者,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国际留学现象、来华留学本质、必要性、对策等浅层方面.其实,研究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更具战略意义,因为它是发挥我国大国影响、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加快高校发展、谋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尚书》记载了从尧舜至春秋秦穆公时期帝王的蘑大政治事件,从中可以洞见周代人的天命观。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对天命有着绝对的敬畏之心,同时周代天命观义注入了特有的忧忠精神,认为天命不可一味地相信。周人认为天命是以小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德”是上天选择人间代言人的标准,而“德”的核心在于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2.
现存先秦文献成书时间极为复杂,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先秦文献的思想形成或成书时代分为三个阶段:春秋以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其中成书于春秋以前的有《周易》、《尚书》、《诗》的部分内容;成书于春秋时期的有《春秋》、《左传》、《国语》等以及《尚书》、《诗》等的部分内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等以及《尚书》、《周易》等的部分内容。考察并了解先秦文献的成书时代,对于正确引用和解读这些历史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书》德治思想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德治思想,为历世所称道,成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于商周交替之际君权神授思想的危机以及西周时期敬天保民、重视民意的社会思潮。德治思想的内涵包括:注重民生、保护百姓;尚德慎刑、敬天爱民;做民楷模、严于律己;敬重贤能、完成美政。《尚书》德治思想给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以丰厚的滋养,也影响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4.
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制礼作乐"的过程,周人的修辞技能和文体意识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周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策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书面形式的"策命"代替了口头形式的"命",促成了具有清晰文体特征的策命文书的形成。这种专门应用于特定策命典礼场合的政治性文书使灵活易变的口头文体固定化,由于经常性地撰制和发布,逐渐形成了形式严谨、体制固定、内容明确、词语古奥、语言高度雅化和程式化、风格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周书》诸诰便是在这种策命文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这种"命体"的策命文书体现了原初形态"书"篇的文体模式,决定了《尚书》诰命篇章的文体特征,对后世众多散文文体,尤其是官方应用性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占筮之书的《周易》,在其卦爻辞中却孕育着中国早期文学诸文体的胚芽,于占筮之树绽放出文学之花。它不但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殷末周初原始文学的风貌,保存了甲骨卜辞之后、《尚书》和《诗经》之前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段珍贵史料,而且像“太山遍雨,河润千里”那样开启了后世的文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寓言、散文诸文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荆南沙头市是湖北的滨江码头城市,晚唐诗人吴融《和座主尚书登布善寺楼》诗作于该地,写作时间为乾宁三年(896)贬谪之时。该诗可为沙头当地的佛寺文化提供材料,诗的构思受启于元稹诗作《泛舟玩月十二韵》。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尚书新义》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诸家所引,58条可与诸家所引相互参正,其中159条不为历代《尚书》家引述。  相似文献   

20.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治学唯"朱"是归,治经以《尚书》为重;本之于《大学》的修养论;博洽群经、网络百氏,为新安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