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字技术的发展,宣告了“后电影时代”的来临,其主要标志是电影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短视频等的强烈冲击。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量子理论等新理论的未来启示,后电影时代的纵深性正日益显现出来。正是基于此背景,文章从元宇宙景观化、叙事凝结化、技术意识化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后电影时代的新特征,即:胶囊元宇宙和全域元宇宙的张力正在造成一种“智能洞穴”的新型景观政治,元宇宙电影的新型叙事渐渐趋向于一种凝结态,而叙事的凝结化则是全球技术意识化的一种缩影。毫无疑问,“后电影”正引导人类社会完成与现实的“再次分离”。  相似文献   

2.
本文闸释电影电视评论的定义和学说,指出电影电视评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发展电影电视评论、增强电影电视评沱的权威影响、营造“集体意识”文化生态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人类在科技的影响下走向了赛博空间。无所不在的虚拟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甚至解构着“人”的本质。通过人类利用最新3D技术打造的电影《阿凡达》可以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赛博空间对人类的“殖民化”:无处不在的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意识控制,与无处不在的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反思。这三个方面体现着赛博空间与人类的控制,虚拟与现实二元对立的分解以及“赛博人”最终该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4.
瘟疫来袭?     
也许是“末世情结”太重,或是“居安思危”,人们总是对“人类的毁灭”这一话题津津乐道。这不,在好莱坞电影中,太阳大爆发、彗星撞地球、外星人入侵等桥段,把地球和人类虐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中“音乐电影”欣赏的教学,要遵循电影欣赏的理论和过程规律及教学过程的规律,系统设计“音乐电影”欣赏环节,把握好选材、备课、教学、总结的要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欣赏音乐电影的同时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的培养,有效地实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动物的角色功能看当代电影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意识中一个重要的视点,是关注人类和其它非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在不同时期对于动物角色功能给予了不同定位。在从阶级叙事到人性叙事的不同叙事模式中,生态意识始终未能浮出地表。生态意识的缺席,既有思想领域、文学领域内生态意识匮乏的间接影响,亦有导演等自身生态视野的缺失的直接因素。而近年来环保电影的出现,在显示差距的同时,亦昭示着新的希望的降临。  相似文献   

7.
《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从中外比较电影史视域,对中国“十七年”电影做了一次全新解读,为深入理解“十七年”电影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与艺术审美机制开辟了新途。该书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相交融,宏观阐述和微观剖析相结合,既深具学术理性,也颇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近些年出现“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沙尘暴”以及“酸雨”等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种种环境损害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应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性别意识与女性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意识”已被联合国、我国及其他国家纳入决策主流,这无疑是促进女性解放的福音。本文将“性别意识”放到人类解放的框架中,着重分析了女性在争取解放过程中应清除的心理障碍和存在的理论误区;同时论及了男性也面临着进一步解放的问题,只有使“性别意识”成为社会共识,才能使男女两性“双向互动”、“互补共进”,女性解放、男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中的景观是表现城市的一种载体和符号。电影《复活》中,巴黎城的“不自由”与“无奈”之处主要体现在无数只有形无形的眼睛随时随地监视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人们在充满“色彩”与“诱惑”的巴黎城中,重新估量自身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人类的主体性回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许鞍华电影中的两性形象及其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女导演许鞍华从探讨人性的角度来展开其电影中两性形象的塑造。她的叙事立场更多地基于人道主义,而非女性主义。许鞍华大多数电影的性别立场是温和的,性别意识较为含蓄。  相似文献   

12.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生态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生态危机的加深,应和着世界性的生态电影思潮,中国电影分别从生命起源和生命的宇宙定位、非人类群体的生命活动及生存空间和表达生态关怀、展示人性冲突等不同角度显示了生态思想的初步觉醒。但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市场化导向和本土生态思考的缺位造成了电影中深层的生态意识的薄弱匮乏。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存在着美学上的困顿,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的反思和寻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社会意识的层面上展开的;"后第五代"的影片则注重对自我感觉和情感的发掘,缺失普遍意义和美学品格。这两种倾向的共同缺陷在于他们的价值理念完全依附在现世人生的浅表层面上,匮乏一以贯之、不受时尚风流左右的精神信仰,没有深入到本体论、生存论意义上的真理层面,无法为自己的电影存在确立一个终极性的超越维度,从而陷入美学困顿。因此,重申电影的美学精神,让电影关注人的生存和生命,建立电影与人的心灵的联系,是当下中国电影的命运所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五代电影人的发轫之作《一个和八个》以及《黄土地》的分析,认为"第五代"的电影实验不但体现了一代电影人的现代意识,也是他们作为"革命之子"的言志之作。"第五代"是文革中长成的一代,是"父"的"红卫兵"和为"父"放逐的"俄狄浦斯"———"知识青年",他们注定要在对父的怨恨、背叛与皈依中获得父的精神传承,并通过极端个人化的影像完成集体性的身份表达。虽然以意象造型为核心的影像本体论的形成是中国电影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第五代电影依旧保留着革命时代的文化基因,是介于革命与后革命之间的褐色浪漫主义电影。  相似文献   

15.
对翻译工作者来说,要做好一部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确非易事,它需要考虑电影的画面、声音、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同时,本土意识对翻译过程会发挥巨大作用.文章以英文电影《足球尤物》为例,探讨字幕翻译过程中本土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好莱坞动作片的发展历经了经典“历险”动作片、现代“惊险”动作片和当代“暴力”动作片三个阶段,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地位也历经了一个由没有到“花瓶”再到独当一面的变化过程。女性在动作片中的形象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按照男性审美眼光塑造女星,这是长久以来女性主义所强烈反对的。一种是按照男性动作女星的标准来塑造动作女性,这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背离。另一种则让女性在与男性的对抗或合作中表现出女性的性别优势,体现了真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女性在挣脱父权权威确立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又面临新的男权话语的遮蔽与塑造,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的衍变即反映了女性主体的生成与失落过程。女性电影虽然确立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主体性想象,但缺乏电影话语层面的女性自觉,未能形成真正自足的女性主体的电影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浅析国产影片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李静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41-43,52
长期以来,国产影片只重视电影制作而轻视电影营销,绝大多数国产电影几乎都缺乏营销过程或在营销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近几年来的国产影片,应该说对营销的重视有了普遍的觉悟,认识到了电影营销的重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电影不仅是制作出来的,而且是营销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张艺谋电影对现代人困窘的生活状况、对人本身的关注以及个体心理和人文情感的关怀,也正是他电影中所时刻关注和反映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促成了他的成功,为我国电影业的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温柔敦厚的影像表达和身心投入的情感结构三个层面,揭示了第四代电影导演为了思想启蒙,文化反思和人性诉求而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并在对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历史叙述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阐释之后,将第四代电影导演诗化历史的独特姿态纳入中国电影文化中的整体框架之中;在第四代之前的历史表象呈示和第四代之后的历史重构机遇之间,第四代导演的历史诗化策略第一次把中国电影的道德处境,民族形象和家国梦想整合在文化阐发的历史维度,并表现出现代中国电影难得一见的批判性和内省性气质,为此后中国电影的文化探索矗立了一座不可忽略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