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出发点,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在词汇教学、篇章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有使学生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介绍和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两方面的含义,并指出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土壤中,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中西对"龙"形象所表现出反差极大的不同理解,正说明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中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要消解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应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之中,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在文化互尊互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立体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求同存异,潜移默化,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习课堂上文化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和选择。然而,国内语言课堂上的文化参与内容和方式均过于单一,因而不利于培养不同学生群体的语用能力。为了借鉴国外课堂文化介入方式以改进我们的外语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我国短期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通过观察国外语言课堂活动和国内课堂实践,总结出了一个把文化学习融入语言技能训练的课堂文化介入方式系列活动,并对短期语言培训涉及到的文化介入内容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各个层面的语言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育,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又要传播本土优良文化,需要有基于主体自觉的文化尺度。构建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思路要清晰,主要体现为:在价值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方向,在方法上自觉践行文化评价尺度,在扮演文化身份中实现主体意识自觉、价值反思自觉、视野拓展自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品性是外语教学的特质,外语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构想中对文化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有建设性的方案,这对于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的文化品性构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文化角度看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教学是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只注重目标语国家文化的教学,会走入文化一元论的误区.正确把握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强调本土文化的回归和人文素养教育策略的实施,是外语教育界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种语言都反映着一种文化,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有必要在外语教学中导入相应的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丰富的文化素材及有效的教学形式适时地将文化导入外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高素质的外语综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田露 《海外英语》2011,(9):168+170
The root purpo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also carrying out a kind of cultural education,so can not only deliver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 to the student at the time of carrying out this language culture to educate,but want to combine a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o give its language cultural information for enriching,just can better promote the result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This text aim at discuss English cultural education i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ve of important function.  相似文献   

9.
高校廉政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机制的构建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文化力建设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普遍忽视了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因此将高校廉政文化与高校文化力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力,对于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力在新时期的生成与迸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内涵缺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特色,实效性差.主要问题表现为:重视心理健康的意义宣传,忽视文化特色的研究与实践;重视国外心理技术应用,忽视文化适应性;重视心理问题的普遍调查,忽视心理教育的文化前提.应重视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设有自身校园文化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孔教大学和孔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二者的性质存在巨大差异,但均与孔子、汉语教学相关联。历史上的孔教大学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对外教育交流活动扩大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当今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了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的办学演变表明:主权独立是平等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文化的异域审视——针对在京留学生群体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相对固定、规模较大、具民间身份并且有较高敏感度和呼应度的异域群体,在京留学生对北京文化的审视,构成了一种由外向内、由异质而本体的独特评价视角。通过调研发现,留学生对“文化北京”满意度最高,对“奥运北京”表示肯定,但对包含城市环境、市民行为举止、城市交通等内容的“日常北京”意见尖锐。北京应更加自觉地率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管理;采取主动姿态,开展北京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打造文化品牌,主动进行文化输出;在学历层次、培养质量方面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使其在真切的文化体验中实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处于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外语教育,面对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冲击,必需警惕忽略外语教育语言文化交流表象下隐藏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的文化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反思高等教育中外语课程中的文化价值构成及其文化安全隐患,寻找符合中国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确立,要以经济为柱石,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增强文化免疫力;推动群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应对文化安全形势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在群众中积极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保障文化安全,还要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自身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能带给观看者经久不忘的文化体验。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影纳入外语教学体系,运用文化体验和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成果,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电影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据笔者在日本的实地调查,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一组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留学生的日语基础、学历与毕业后去向的相互关系,用芝加哥学派异文化适应中的“边缘人(marginal man)”概念分析3个不同类型的个案,探究其中因异文化不适应而引发的现实问题,其中除了个人的心理素质、日语基础等个人原因外,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传统、心理模式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个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引起日本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所以,虽然日本学校有优良的学习环境,但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回国或去第三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建议,论述研究此问题对中国解决外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有之,根据西方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国外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组织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程,而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演变。这种变化既是学校文化理论研究视角的不断调整和价值取向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通过设立异文化混合班,有效地促进了异文化交流,使留学生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下,通过异文化的交流与实践,自我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