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22,(1):61-68
考察叙述文体(小说)中“即使P,也Q”(简称“句式”)与上文之间的语义关系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句式与上文间的语义关系共有8种类型,但它们在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因果和递进关系。认为因果、递进关系的形成分别是语义的匹配性要求、表达方式与语用策略使然。此外,还对它们以高频率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关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Pカラ、Q」「Pノデ、Q」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因为P,所以Q""P,所以Q""因为P,Q""P,Q"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最强;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Pカラ、Q」句式为后空标形式,「Pノデ、Q」句式为全标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句式本身的使用频率、P项关联词语的使用、语义关系与语义特点和语用及其各种情况的使用频率四个方面比较了"不仅仅P,而是Q"和"不仅P,而且Q"两种句式。认为:它们在以上四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尽管在一定条件下,极少数"而且"句和"而是"句存在着相通之处,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是既有联系更有差别的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江雪》的五个英译本为例,探讨分析了译本中"诗歌格式塔意象"的再现情况,根据诗歌的特点,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格式塔意象:韵律格式塔意象、句式格式塔意象和情景格式塔意象。这些诗歌格式塔意象也就是译者所追求的"全豹"。  相似文献   

5.
王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48-49,67
"遘"字句是闽语莆仙方言中一个特色句式。本文从"遘"字词性及其使用入手,具体分析助词"遘"字句的相关格式及其用法,并探讨此句式在福州、厦门等周边闽方言区的使用情况,从而展现莆仙话"遘"字句处于过渡性状态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仅仅是P,而是Q"这种句式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句式P项的关联词语,主要使用"不仅仅是"和"不只是"两种形式,前者更为常见,这与大多数的"而是"句中说话人对Q的特别强调直接相关;二、在语义关系上,句式有范围/数量、主次和程度三种类型,同时,Q的绝大多数都含有极/大/高量的语义特点;三、在使用意图上,句式主要有避免和纠正不足量的看法以及强调某种心理状态或主观感觉三种类型;四、"而是"句的使用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必须承认其使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就……"句式进行了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分析,认为形式不同的"一……就……"句式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对"一……就……"句式中"一"、"就"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紧接关系、对比关系和条件关系的"一……就……"句式内部的句法、语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被…给…"和"张三被李四打了他一下"两类复杂被字句都是糅合生成的。前者"给"后没有和有支配成分是不同句式而非省略;它们由不同源格式糅合生成。这种糅合须遵守"句式糅合限制条件"。后者则是"张三被李四打了一下"和"李四打了他一下"的糅合。糅合可以解释其句式意义,以及为什么有人不能接受这种句子;一些类似句子(如"张三被李四打了他")的不合法也可通过句式糅合限制条件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0.
“请”的句式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直到明代才开始稳定在“请+P+V”格式上,而“请”的句式结构之所以发生演变,是因为“请”的词汇意义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汉语的词汇意义和句式结构关系密切,词汇意义的演变决定着句式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信息和标记理论,当代汉语中的“非但”是一个兼具反预期信息标示功能和反预期递进信息预示功能的标记词,其作用主要在于既标示先行句的反预期信息,又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递进信息。“非但”跟“不但”是有差别,“不但”的作用仅在于预示后续句的语义递进信息;两者在句法分布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呈不对称性。“非但”在汉语史上经历了由无标记项向有标记项的转变,后起的“不但”则是无标记项。  相似文献   

12.
"5Q.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借鉴了企业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职建筑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又提出了"节约(Save)"和学习(Study)两个要求,同时还纳入了实训教学管理的五个目标,即形成了"5Q.8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文章主要通过"5Q.8S"实施的意义、步骤、内涵三个方面,阐述该模式在实训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从而为中职学校如何加快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堂变革的核心精神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思考,而推动思考的是一些具体的任务。基于这个起点,并结合品德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学科教学案例归纳了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三种基本类型,即螺旋上升式、递进式、并列式。这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任务单设计过程中,要讲究的设计策略,初步了解任务单在重构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在明中叶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出“临川四梦”,并在其戏曲实践基础上建构起“唯情”论,以此作为反抗封建专制礼教的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汤显祖在戏曲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重才情的观点同沈璨重音律的观点碰撞而呼应,形成了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而“唯情”论在这场碰撞交流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19、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转移,即从专门研究作者为主转到专注于文本,近几十年又转向以研究读者为主。西方文论史的变迁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正读”和“误读”作为文学阅读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正读”考察的中心是作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误读”强调读者能动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它追求对文本意义的转换引申。“曲解”是“误读”极端化的方式,是背离文本客体属性的不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不但P,而且Q”常被看做递进复句的典型形式。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分析发现:(1)P与Q在语义上并非总是前经后重、并列,有时Q是对P的补充,甚至P重Q轻的情况都很常见;(2)有时“不但”可用可不用,主要视话语中心的需要与说话人视觉变化,有时“不但……而且”必须配对使用,有时只能单用“而且”,这主要受制于某种特定条件。本文从语义、结构及语用的角度探讨合用与单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学去行政化之“积极”与“稳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大学行政化该不该"去"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如何"去"的路径也颇多争议。对此,应在思想层面上坚持改革信念不动摇,发挥高校引领社会的功能,"积极"推进大学去行政化社会共识的达成,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在具体操作上则"稳妥"设计好如何"去"的战略路径,通过推进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处理好大学自主发展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处理好教授治学与校长治校的关系,寻求去行政化改革的示范性突破口等,争取去行政化改革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自唐宋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苍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苍鹘”的得名之由及其与后世戏剧角色的关系等问题,研究得尚不够细致,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生不逢时的《三家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读《三家巷》的基础上,从不合时宜的成长小说、爱情与政治的纠缠、五四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关系等三个角度,揭示十七年和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