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爱培植爱     
潘:每次学生毕业,我都沉浸在爱的海洋中。我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在毕业之际写了这样一句话:“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话——我们爱你。”这样的留言很多,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给我的这些留言,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
蒋蓉 《现代教学》2007,(5):30-3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学生“我感觉是这样”或“我想大概是这样”的回答,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贾根生 《班主任》2009,(12):59-59
没考上重点高中也许是我的不幸,但能遇上“老班”这样的老师,确实是我们学生的万幸。那些日子,总盼着他来上课,总忘不了他的机智幽默。他的才华总是无声地浸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灵。我不知道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但我知道有这样的“老班”,我们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4.
尊重的细节     
佟岩 《天津教育》2009,(11):38-39
学生年龄虽小,却同样有被尊重的需要。我们总在说要尊重学生,Ⅱ可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可我们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忽视了尊重的细节,从而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不久前,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末,要好的同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儿子对我有意见了!(她的儿子在我班上读书)原因是我在上数学课时,分别提问了同事的儿子和另一个学生,他们都答对了问题,可我对他们两人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朱建 《师道》2012,(3):28-29
拼“爹”还是拼搏?这样的讨论、这样的纠结也发生在我们学生的身上。中学时代是人生求学成长的重要分水岭,错过了中学时代,也许就会错过人生的方向。这里,我记下我上一届两位学生的故事,也许能给这方面的思考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更要相信学生。 六一节即将到来时,文艺委员对我说:“顾老师,六(1)班的教室打扮得很漂亮,我们能不能也把我们的教室打扮一下?”我心头一热,“这个学生真是好样的,她有一颗爱集体的心。只是像这样的学生班级里恐怕不多,因为在以往的活动中,这个班的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我尽管这样想,但还是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建议:为了庆祝六一节,营造喜庆的气氛,希望同学们能从家里找一些或是买一些不太贵的小饰品装饰一下教室。学生听了,没什么反应。我想这件事可能要泡汤了。  相似文献   

7.
平时我喜欢找学生谈心。面对面的方式,固然很好,但学生还是不太敢说真心话.尤其是关于老师的缺点或不足。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你大胆说.老师不会计较.老师就喜欢听你们对我的评价.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是你们的真心话.尽管说!”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下.学生就会怯怯地说:“最不喜欢的是你喜欢拖堂.我们特烦!”一个人是这样说,三个五个也是这样说:男同学是这个意见,女同学还是这个意见;上届学生这样说,这届学生才开始教.就这样说了!  相似文献   

8.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我时常去兄弟学校听课,在这期间,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和思索。那就是每每与学生谈话时,总会听到他们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说是这样。”很少有学生说“我觉得……”“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我问我的学生:你们对我国四大名著了解有多少?你们认真研读过原著吗?回答竟是:哪有时间看原著呀!拍成电视、电影倒是看过一些。当你听到这样的答案时,你会慨叹中华五千年文明被束之高阁,你会叹息现在的学生肤浅、盲从。如此学生的修养素质,是教育的尴尬,是信仰的缺失,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架空。这样的状况不应完全责难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做些什么,那就是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强化情感教育与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10.
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十余载了,同事们总是奇怪地问我:“杨老师,这么多年来,你怎么跟学生父母相处得这么好?从未见学生父母对你有意见。”我听后,总以一句话对答:“因为我和学生父母是一艘船上的两只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顺畅。我经常对学生父母说:“我是您孩子的老师,我更希望我们做一对亲密的朋友,做一条船上的两只桨,让我们荡起双桨,配合默契,使我们的小船不偏离航线,又快又稳地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比喻呢?这其中还有几段小故事…  相似文献   

11.
吕舜昌 《山东教育》2005,(16):15-15
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经典”课文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又要给我的学生上这一课了。  相似文献   

12.
陈晓华     
[自我描述]用真名在网络上和家长学生交流,如在雷区行走,如在薄冰上起舞。假如进入另一种境界,则尽享网络的魅力。在教育论坛,以前的学生叫我华哥,后来的学生叫我华叔,如今的学生叫我老大。我女儿羡慕我的学生,我妻了羡慕我学生的家长。学生说:以前我只为自负的自己自豪,如今我为有您这样的班主任而自豪,将来我一定为身处这样的班级而自豪!我相信您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船长……家长说:在我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您伸出有力的手,挽救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您的家人以及您的孩子,请您保重身体……家长、学生、网友、朋…  相似文献   

13.
刚从我班转走的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上这样写到:“吴老师:您好!我是某某,你还记得我吗?我的学习成绩差,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我是差生、坏孩子,还说我是猪脑袋,不可救药。实际上我们当学生的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家长、比老师还要关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担心成绩降下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背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记得当年高中的政治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老师是主要矛盾,学生只是次要矛盾。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忿忿不平:老师教,我们学,我们在学习知识,凭什么老师成了我的学习中的主要矛盾了?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  相似文献   

16.
一次大扫除,我请学生们帮我收拾讲台。突然,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捡到的。”我抬头一望,讲台下散乱地堆放着学生们平时拾到的东西。我一愣,意识到了什么。平时,孩子们拾到东西高兴地交给我时,我总是随意地扔到讲台下的抽屉里。孩子们这一提醒,给了我不小的震动。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又常常因为事情太小而并不在意学生捡到的一毛钱、一只铅笔,忽略了这些“小事”的教育价值,不能正确、及时地强化他们的行为品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心就会受到冷落。我…  相似文献   

17.
一、爱生理念与实践的碰撞 身处教师群体之中,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同学,我是完全为了你好才这样做的,你应当……”应该讲这话的确是出于一片赤诚爱心的谆谆教诲,我起初并没有留意推敲,反而习以为常并身体力行。久而久之,我感觉到这样处理学生中的问题,有时似乎很能解决问题,学生乖巧多了,不再抑或不敢再为所欲为,遵循着我们为他精心设计的“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生,就得让他们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这样我们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所以我常跟学生说:我是你们成长路上的助手,学校给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你们,所以你们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无论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情感上,有了问题的时候,不要怕,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王立华 《中国德育》2007,2(9):70-71
屈指算来,我已专心进行了近十年的初中语文课改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经常会听到我的毕业生这样说:“老师,初中时您让我们通过一个星期修改一篇文章来提高写作水平,现在的老师可不这样了。他天天让我们写几句,但就是不倡导我们修改,累不说,水平也没有什么提高。”这意味着,我通过课改实验让学生建立的语文学习体系,到高中后几乎都被新老师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