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大鹏"形象源于《庄子.逍遥游》,不仅点染了庄子"无待"的哲学思想,而且以其自由的个性及雄伟精能的力量成为后世文人自况或抒怀的最佳形象。庄子之后的许多文人都曾刻画过大鹏形象,其中,李白以其浪漫恣肆、傲岸俊逸的人格魅力独领风骚。李白的《大鹏赋》专注描述了"大鹏"的奋勇激昂,宏奇壮伟。磅礴傲岸的"大鹏"已从庄子的哲学意象转化为具有独特含蕴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庄子《逍遥游》中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形象——大鹏,然而,人们对大鹏的形象解读,却有问题。一方面,人们直觉到庄子对大鹏形象是赞美的,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庄子视大鹏为“有待者”,尚未进入逍遥游的境界。大鹏是庄子为说明自己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而塑造的一个铺垫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庄子和李白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有很大的不同,庄子展现的是一个愤世、超世的逃尘隐士形象,李白则是一位恋世、入世的社会角色;庄子以哲学的思辩表现自我,李白以文学的形象突出自我;庄子是极端超俗精神的代表,李白则是多种文化精神的整合;庄子的浪漫有着浓厚的荒诞虚无、汪洋恣肆的原创性色彩,李白的浪漫则表现为豪情奇想、朗丽清新的继发性特征。庄子为中国士人昭示了一条与现实的决裂之路,李白则为中国士人提供了一种理想人格类型。庄子与李白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5.
李白一生自视甚高,希望在政治活动中能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搏击云天。因而,他不仅在许多诗文中一再描绘大鹏形象,而且常以大鹏自比。他笔下的大鹏既是诗人自由精神的人格化身,又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生动再现,还是诗人生命轨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文中对大鹏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理想、性格、精神和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是其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济苍生"、"安社稷"儒家用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李白儒家思想为体,道家思想为用所形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外在物化.  相似文献   

7.
沈美庚 《天中学刊》1999,14(6):63-66
李白的仙道思想已经不是神仙说中的仙道思想,而是天地所以然的“道”,是自然法则。李白对神仙有时肯定,有时否定。一方面否定神仙的存在和神仙说,另一方面肯定“神仙”的无拘束性、自由自在性。李白受道家的思想、特别是庄子哲学的影响很大,他把自己比喻成“大鹏”,作为与天地精神来往的象征的“大鹏”意象总贯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庄子·逍遥游》一文,一方面塑造了许由和藐姑射神人形象,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个侧面来揭示作品主旨,也就是作者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精神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即无条件(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游"大道。一方面又塑造了大鹏和二虫、斥安鸟这两类对比鲜明的形象,用二虫、斥安鸟非笑大鹏来领起贯穿全文的"小大之辩",以破除"小知""曲士"对大道的非笑。同时还通过巧妙的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逻辑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展示了作者明确的是非观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此,从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而不是架空地分析作品塑造的诸形象入手,顺着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巧妙的逻辑思路来解读作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歌多以高度沈缩的笔法来概括时间跨度较大的事件,《临路歌》就以短短六句诗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和经历。李白用自己的诗歌为自己雕刻了一座千古朽的崇高的悲剧性的大鹏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诗歌多以高度浓缩的笔法来概括时间跨度较大的事件.<临路歌>就以短短六句诗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和经历.李白用自己的诗歌为自己雕刻了一座千古不朽的崇高的悲剧性的大鹏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木斋 《天中学刊》2002,17(4):37-45
李白的入世精神实际上是华夏士人仕进文化发展到唐代的一个集大成。李白的极大极远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诗文中的政治,是虚幻的政治理想。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的政治才干,李白虚拟了一个自己的极为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终生为之奋斗,却成就了艺术上的巨人李白。其中含有积极用事的传统精神,也有着庸俗的一面;较少政治理想的具体内容,而更多的那种扬名显身、功名富贵的企慕。仕隐仙道的一体化,是李白成为李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3.
神话思维对《庄子》文本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影响。它以具象言说事物的方式使《庄子》把哲理完全融入它的寓言系统,《庄子》已不仅是一般说理形象化。而且要是直接用形象说理,寓言本身既是手段是具有本体意义;神话思维不回避矛盾的原逻辑特点使《庄子》意象具有多面性,体现在文本上则是模糊混沌特征;神话思堆的隐喻性使庄子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融入外物,并在超越外物的表述层次上使象征意义具有多义性,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4.
庄子在其代表作《庄子》中讲述生命的重要,对人的生命关怀表现为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主张超然物外、精神自由的幸福哲学。庄子用虚静的智慧解读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自由与本真,脱离一切外在的、世俗的羁绊和束缚,消除与世间万物的纠纷与矛盾,实现内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种超越时空的"逍遥游"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5.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著名爱情喜剧.它以活泼欢快的笔调塑造了李千金这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性形象,她率真泼辣、敢做敢为;她追求爱情幸福,敢于私奔.其一言一行无不折射了对封建礼教的勇敢反抗、对个性自由和生命欲望满足的热情渴望,以及对独立人格和女性尊严毫不妥协的捍卫,从而彰显了清新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李白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少年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这些形象都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特点,既反映了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单纯,表现了李白充实而刚健的精神气质,又体现了阳刚劲健、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的畸人不仅相貌怪畀。而且是游离于主流世界之外的、没有话语权的被漠视的群体。但其丑陋的形象,充沛的德行反而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即安时处顺,通过主体向内的转向,追求个体心灵的真正解放和逍遥。这在艺术上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使艺术家不再仅仅追求形象外形的完满.而更加注重其内蕴和精气的充实。  相似文献   

18.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