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普洱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它之所以能从地方名茶日益成为世界名茶,从西南一隅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有三个重要原因,即:茶叶生产为茶叶市场孕育提供了物质保障;茶叶消费需求推动了茶叶市场发育;茶叶市场体系构建成为茶叶生产与消费有机纽带。正是依靠这三大支撑因素,普洱茶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研究历史时期普洱茶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天发展普洱茶经济,振兴普洱茶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这就是:从发展普洱茶生产、拉动普洱茶消费、培育普洱茶市场三个方面入手,整体推动普洱茶产业升级换代,才能真正实现普洱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普洱茶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普洱茶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实验发现低浓度的普洱茶能降低细胞微核的形成,当浓度达到8%(g/m L),微核数增加,属于轻污染.结果表明饮用低浓度普洱茶有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法)分别对普洱市生产的5个普洱茶(熟茶)样品,进了快速无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云南大叶种类加工的5种普洱茶(熟茶),由于发酵方法不同,或者贮存时间不同,虽然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不同;它们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仍存在差异。红外光谱分析法,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不同发酵方法和不同存留时间对普洱茶(熟茶)的影响。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所需样品少,为客观评价普洱茶(熟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实验表明,普洱茶(熟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反映在红外图谱中1238cm-1吸收峰和1518cm-1吸收峰的变化上面。  相似文献   

4.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5.
提取技术对速溶普洱茶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普洱茶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制成速溶粉,通过感观评审分析提取技术对茶粉品质的影响,获得优化的速溶普洱茶粉生产工艺.其工艺最佳方案为:乙醇浸提后加入8倍水100℃水浴,经浓缩、冷冻干燥得速溶茶粉.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故乡,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之称。思茅第二小学“小茶通”中队的队员们以了解、宣传普洱茶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寻访普洱茶文化”系列活动。寻普洱茶:队员们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查找了关于普洱茶的历史、传说、茶源、茶马古道、茶树、种植、采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云南普洱茶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云南茶叶从寂寂无闻到"知名品牌"普洱贡茶的出现,这个蜕变的过程就是在清代完成的。从大时代背景去考察,普洱茶的兴盛是清政府加强对云南的经营和管理后的一项成果,但从微观的历史过程去看,清代进入茶山的汉族移民才是普洱茶发展的关键,正是他们的技术、经营成就了天下闻名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在清代获得很大发展,不仅成为云南的"大宗钱粮",而且享誉省内外。普洱茶很快兴起并趋于繁荣,与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普洱茶产地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清朝的积极支持与有效管理等有关。普洱茶的兴盛,与滇南社会获得良性发展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传遍了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地向深层次彼此融合,互相影响、推动,融汇成丰富多彩的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源远流长,茶树原产地各民族的茶俗、茶饮、茶情、茶德又是如此的风韵多姿,普洱茶艺便是这些内涵的一个缩影。它以民族艺术的形式表现着民族茶风情,使普洱茶艺具有独特的魅力。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身保健意识逐渐加强,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V/V);色谱柱温:25℃;进样量:5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扫描波长:210~400 nm;检测波长:274 nm.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96%,回收率为90.62%~103.8%.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咖啡因含量分别为19.92 mg/g和28.58 mg/g.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思茅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普洱茶故乡。与普洱茶有关系的佛教,在思茅有:汉传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滇西北迪庆及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佛教修炼“禅定”时,以茶助兴,以茶敬佛祖,僧人受戒前后均饮用“受戒茶”。这些诸多佛事活动都离不开普洱茶。通过茶最终表达出佛家“明心见性”的道德现。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是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源远流长,茶树类型齐全,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活化石;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思茅应打好“普洱茶文化”这张牌,逐渐把思茅市建设成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独特性且茶文化氛围很浓的“中国茶城。”  相似文献   

13.
"物的社会生命"是认识物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有力视角。该篇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为普洱茶书写社会生命史。文章认为普洱茶经历了从明朝以前的"异类茶"转变为清朝贡茶,并在清朝之后经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再商品化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的生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体现了物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 ICP-MS 法对普洱市12种普洱生茶及16种普洱熟茶样品中 Al,Ti,V,Cr,Mn,Fe,Co、Ni,Cu,Zn, As,Se,Sr,Cd,Ba 和 Pb 等16种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差异较大,Mn,Al,Fe 质量分数较高,Cd,Co,Se 质量分数较低。同一矿质元素在不同普洱茶中质量分数差异较大,除 Al,Mn,Se,Ba 这4种元素在普洱生茶中的质量分数略高于熟茶外,其他矿质元素在普洱生茶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熟茶。虽然矿质元素在不同茶品中存在质量分数差异,但普洱市普洱茶饮用安全,质量和品质较高,茶叶中 Cr,As,Cd 和 Pb 的质量分数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自人类发现以来,早已淡化了最初的饮食意义。几千年发展所形成的茶化体系,不仅包含了我国传统思想、伦理、道德乃至世界观意识,而且反映了人们对人生信仰、崇高境界的追求。普洱县以普洱茶闻名于海内外,其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由于当地仅把茶叶生产作为产业方向,忽视了其自身蕴涵的化价值,使其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在云南旅游业发展良好的背景条件下,在云南将建成民族化大省的召引下,普洱人应着力挖掘其特有的茶化潜力,牵引地方旅游业迅速发展,使已出现滑坡的普洱茶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16.
生产用水、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对普洱茶品质产生直接影响。为提高普洱茶品质,对《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水和微生物检测的内容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科技文萃》2005,(10):95-97
普洱茶有一个与任何茶叶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茶叶一般是越新越好,而普洱茶却正好相反,"愈陈愈香".这份"陈韵"也是普洱茶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一点.可以认为,古代茶叶制作和贸易手段限制,造就了普洱茶的这份特别.而这又让人们在饮普洱茶时,真的有一种品味历史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墨江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和荼马古道北路的必经之地.墨江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和农耕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对普洱茶的传播、普洱茶文化的弘扬、茶马古道的拓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茶书中,有一本关于普洱茶的书让我眼睛一亮,刚翻了几页,就被深深地吸引住,这就是著名普洱茶人阮殿蓉女士所著的《我的人文普洱》。  相似文献   

20.
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研究是提高茶产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普洱茶文化研究的现状对比,指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存在的严重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六堡茶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六堡茶文化研究机构设置、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六堡茶名茶茶城"、打造"中国六堡茶都"、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作多种形式的六堡茶文艺作品等主要对策,总结出六堡茶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借鉴"普洱茶模式"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要精确、深刻提炼出六堡茶精神,形成"天下六堡"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