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发生的,也是人在生活的存在中进行的。生活立场是教育的必然立场,"教育生活融合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交往说"等都反映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的生活能力,让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要持守培养人的生活智慧、体验生活幸福、提升生活境界、育化生活品质的立场。  相似文献   

2.
步入新世纪,基于“以人为本“的思维,社会功利化倾向产生的教育功利所形成的后果引起了我们对教育之人本的反思.教育功利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将生活目的与生活工具本末倒置.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教育者填补自身遗憾的功利思想,教育者满足自身生存的功利教育之需,教育过程残缺的教育思想本位,抛弃了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教育功利正在伤逝教育之本.实践证明,任何基于功利目的的教育都无法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之人本是提高人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唯知识教育与为生活教育的阐释,指明教育之最终鹄的不在知识,而在生活,在美且善的生活;教育本身意味着生活,享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体验幸福的经历;教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使人能不断地创造美好生活;为生活的教育即是为"人"的教育,教育回归生活就是要求教育看到人、回归人.因此,使教育拥有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便成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必然要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知觉和相瓦作用.教育交往是交往者在教育系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在一定教育观的支配下,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满足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运用教育影响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情感互换的过程.教育交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师生交往最经常、最富有教育意义,最能体现教育交往特色.师生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育者往往以"告知"的方武要求学生追求一种应然的生活状态,这不利于其美好生活的实现."可能生活"是每个人都想要实现,并有可能实现的一种生活状态,它应成为教育的新诉求.要实现"应然生活"向"可能生活"的转向,教育应具备三个立场,树立三种意识:生活立场和主体意识、价值立场和发展意识、过程立场和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并非应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出现的,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从根本上说,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着学习语言的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其它成人都是学习语言的老师。语文教育的生命在于为生活服务。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与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才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联系生活"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相似文献   

8.
爱,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爱与被爱,都希望永远生活在爱中.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将对幼儿以后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课堂生活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探讨如何将价值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学过程中价值教育的实施应把价值教育作为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是在探寻一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种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人的价值实现与教学意义生成的教育哲学观,是“教学教育性”的表现和深化,也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改进课堂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价值教育与课堂生活的结合点.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价值教育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与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相伴随,教育活动的存在和延续是人类文明不断繁荣和跃进的强大助推力量.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教育管理则是为实现教育的这一目标服务的,旨在使教育的潜力和优点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彰显.纵观教育管理的发展过程,教育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其主题、内容和形式等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发展性的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高等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高等教育为培养完满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高等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学习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扩展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高等教育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大学生的生活融合,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并非应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出现的,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从根本上说,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着学习语言的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其它成人都是学习语言的老师。语文教育的生命在于为生活服务。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与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超越性的存在 ——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超越性是人的本性,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不仅具有把握"在场"生活的能力,还可能对"尚未到场"的生活作出反应.突破现存生活的规定性,作出超乎现实的追求,正是人的特性.教育所期待的超越性的存在是:把超越和创造作为生活取向、能对现存生活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具有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的人.当今的教育是一种病态性适应的教育,它背离了超越性的期待,把学生紧紧捆绑在应试等不合理教育体制之中.面对这种病态的教育,我们每个当事者都不能违避道德上的拷问.  相似文献   

14.
八十二.怎样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科学地组织共产主义教育过程,把集体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相互依赖作为最尖锐、最迫切的问题提出来。如果每个人都仅仅是一个消费主义者,那么集体的精神生活怎么会丰富多彩呢?如果不弄清集体精神财富的长流不息的源泉来自何方,怎么能谈得上集体是个人的教育者呢?如果每个人在与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不是襟怀坦白,那么这一群人就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功利化需要教育本真的回归.哲学来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哲学是提高生命境界的一种生存方式,哲学的思考与敏悟让我们超越工具化的生存方式,进于一种哲学化的生存,教育哲学就成了教育者在繁复与劳碌的教育行动中心灵回归的小径.人总是生活在期待与想象的过程之中,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失去了生存的韵味.哲学开启我们新的生存境界,将我们从世俗化的生活中超脱出来.虽然我们注定元法提着自己的头发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但凭着哲学的幽径,我们可以找到心灵安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     
杨伯恒 《生活教育》2011,(21):31-33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与教育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活     
杨伯恒 《生活教育》2011,(11):31-33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与教育生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促进社会发展还是改善个人生活中,教育都发挥着它的效用价值,这是一种对教育相关价值的追求.当前教育在教育目的、实践过程和评价标准上一定程度背离了教育本身,背离了人本身的发展.要纠正这种把教育作为手段和工具的现实存在,我们就要找寻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使人的意义自由地、充分地自我生成,只有以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为主体,才能引领教育相关价值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我们在学校的教育还是自身习得的知识亦或是书本上得出的归纳总结,一切都是以生活为中心进行展开的.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进行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人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的重要连接体,它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活动,而且它也是将封闭的人领入社会之门的向导。"9+3"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是对其在校期间进行全方位的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即是此次免费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