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作品自1925年首次被译介到中国之后,其传播在三十年代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此后数十年却一直停滞不前,直至八十年代,劳伦斯作品才再次得到了认可,并于九十年代开始流行,至今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方向性和工具性及其关系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方面性,即政治取向、政治导向;工具性,即用以观察分析、研究工作中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指导方针。正确认识和对待方向性和工具性,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文学在俄罗斯是文学的一个支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则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人与人”的主流文学,创作以“人与自然”为范畴的大自然文学,是苏联一些作家为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是非的“以退为进”的不得已办法。大自然文学从文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实录性、知识性、科普性的作品;第二大类是大自然氛围浓郁的小说作品;第三大类是传递人类“绿色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张炜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并极具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气息,这种写作特色深受齐文化中“自然崇拜”观的影响,其长篇小说《刺猬歌》的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语言和主题意蕴等方面无不受齐文化中“自然崇拜”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论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其本质与价值的探讨。文章基于技术哲学和哲学价值论等相关理论,对教育技术进行反思,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以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技术与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田露 《海外英语》2011,(8):321+328
The love is the topic of the abyss of time of mankind, but inhibits in the asceticism of western religion under, the love often takes a tragedy color.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work depiction concerning the love of clergy, then there is the aggro of "human nature" and "divine nature". This text tries to explain west from three works religion bottom of love tragedy.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类本质问题。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可回归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原初态度——对人的类本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倡导的天人和谐的观念在《白轮船》中以一种神话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中俄化不同,但是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旨在分析《白轮船》是怎么叙述与表达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西方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表现手法,是因其在世界观与艺术观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历史上由于中西方美术家在对自然的态度的不同观念,在对美术作品形式的主题与题材等内容方面所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对表达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霍布斯的人性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但是目前学界对霍布斯的善恶观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霍布斯的人性观是"恶"的,但对霍布斯人性观进行重新审视后发现,其实霍布斯的人性观并不是"恶",而是"非善非恶",这种人性善恶观也正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古今中外历来不乏写景状物的千古名篇。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作品呈现出许多的中西差异。文章从分析中外描写自然的作品入手,阐释作品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与文学"真实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当代作家追本求原的真实观与道家表现真性情、真思想如出一辙,洋溢着道家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中国人的欣赏水平、思维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主题。在艺术探索中,他集中展示了自我独特的人性诗学:人性是“魔性”与“神性”的统一,“神性”的核心是“爱”与“美”;现实世界的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的显性表现。以文学的审美方式可以净化人心,重造人性,调适现实矛盾和冲突,抗拒现代中国的危机,而且能够引导人们向人类的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解读华兹华斯和克莱尔两位极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中的自然崇拜意象与生态意识,来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和其作品中如何呈现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体现生态与人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者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有着各种说法,再一次全面准确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人本问题在马克思的原著中的主要表述体现一种多维考察,主要有自由精神理论、人的类特性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社会关系的总和论四种,而人的本质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要素、动态发展和日益完善着的系统的质。  相似文献   

18.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路遥文学的人性美是多方面的。朴实美、悲情美、人情美的交错,展现的是路遥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带给读者的则是复杂的心灵感受。文章重点分析了路遥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美,通过作品举例展现了路道人性美的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本质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文学翻译、科技翻泽和诗歌翻译的实例证明了这一客观性。片面的艺术观与科学观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