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线教学场域是师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的空间,内含结构、资本、权力、惯习等实体要素,并具有关系交联、资本争夺、权力博弈和惯习潜沉等诸多特征。新时期高职在线教学场域存在结构关系失调、文化资本失衡、主体权力失谐、传统惯习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在线师生关系面临挑战与危机,需通过优化场域结构关系、提升场域文化资本、制衡场域权力主体、重构场域良好惯习的策略,改善在线教学场域关系结构,构建在线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为基础,聚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场域中资本属性、主体互动、惯习培养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以中南大学“五场协同”创新实践为例,从课程场域、项目场域、平台场域、竞赛场域、交叉创新场域出发,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取得的实践成效,试图为研究生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分析和诠释的新视角,并为新时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和资本等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人文教学的重要性.具体的实践策略是通过培养生产性双语认知,唤醒学生对自我"惯习"的认知,进而改变思维角度和世界观,最终使高校场域和社会场域的资本分配发生变化,使场域再生产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四个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特定场域,场域中惯习与资本通过不同组合构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四个环节。从个体到高校、政府、社会,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能力、创业支持、创业文化,从主体到内容,最终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实现个体与场域的双向互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场域里,教师行为表现为一种惯习,教师惯习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师的惯习使课堂生活富有效率,但惯习束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并掩盖了教师对学生带来的压抑和伤害。教师惯习形成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制度历史和观念历史的内化,是教师拥有的文化资本和制度权威的外显,也是社会中其他场域对学校场域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场域和惯习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行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许子柱 《考试周刊》2015,(9):187-188
本文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班级环境中的学生心理、行为方式及形成原因,通过对"班级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的梳理,初步阐述三者的关系,并针对班级场域中改造学生惯习提出应对策略:以文化资本积累为中心,构建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催生学生的学习惯习;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和谐的学习场,强化学生的学习惯习;以教师的各种资本为资源,创造成长机会,增强中等及后进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出现了以毕业班学生为主体的“空巢一族”。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探析大学场域内“空巢一族”的生成原因有三:一是源于学生对劝利化的文化、社会、经济资本的追求,二是惯习更迭下“空巢一族”的实践与信念发生了背离,三也不乏一些一味消耗自身资本的情况。“空巢一族”对学生和高校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为了“瓦解这支队伍”,高校与学生双方需要做出理性批判,付诸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于布迪厄场域社会学理论,对我国大规模英语测试场域进行分析,有助于解决测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规范性不足、测试素养欠缺、考试作弊严重、测试种类繁多等。场域行动者包括主考者、被考者和第三方使用者等;场域运行动力是行动者利用场域资本进行再生产的动机;场域资本主要包括以三种形态存在的文化资本,以及以文凭和证书为代表的符号资本;场域的惯习包括行动者的个体生活方式层面和集体的社会运行机制层面两个维度。英语测试场域的有序运行应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研制测评质量标准,完善场域建构;二是强化惯习形塑,推动各行动者测试素养提升;三是提升场域运行动力,减少测试异化现象发生;四是优化资本配置,加速场域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刑事证据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对刑事证据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即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由此形成了刑事证据场域。"刑事证据场域"是由刑事证据及证明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场"以及刑事证明的环节、程序和规则所限定的"域",再加上相关主体的"惯习"这一主观的性情倾向系统构成,包括场域的主体、时间、空间、资本、程序和惯习六要素。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是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和家庭文化资本构成家庭教育的要素。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场域等要素的彼此关联与协同作用,形成家庭教育共同体,并促进家庭教育中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家庭文化资本深度融合,体现体验性、交互性和发展性的特质。创设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场域,培育引领示范的惯习,获取优势的家庭文化资本,进一步助推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根源在于政治场域对高校场域权力关系的结构化,这种结构化具体通过影响高校场域中资本流通和惯习重塑来实现.在宏观层面,高校去“行政化”须革新价值观和评价观,深化对高校场域的理性认知;探索间接管理模式,确立高校场域的合理边界.在微观层面,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校场域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生存于一个受到政治场域"统辖",并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的场域之中,政治资本取代文化资本成为决定场域内部"位置"跃升的主导资本。政治场域与高职院校生存场域内的"支配者"——名牌高校"合谋",采取了"限制"与"赞同"两种统治策略维持着资本分配的"差序格局",高职院校的同质化惯习就是在这一游戏规则下诱发的。鉴于此,可以从划定场域边界、重塑生态场域、提升场域自觉三重路径出发消解高职院校同质化惯习。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与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共同肩负着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运用场域理论,透视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逻辑结构,并从资本、惯习、场域三个角度剖析其中存在的内隐困境,即资本悬殊导致家校互动不良、惯习维系造成角色定位失败和场域入侵导致身体在场不足。通过厘清资本逻辑,明确主体权责,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新制度;重塑育人惯习、凝聚教育共识,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增强场域交融,畅通合作渠道,树立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有效破解家校协同育人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迪厄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实践理论是他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场域、惯习与资本这三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实践理论是我们理解布迪厄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运用上述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对教育场域中的各主体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实现着社会的再生产。但是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过多地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国培计划”中农村教师的弱参与贯穿于培训全过程,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弱、参与情况不佳、参与形式被动化等特征,成为制约“国培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场域理论,本文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角度剖析农村教师在“国培计划”中缘何参与不足,即场域位置的失衡与固化引发群体关系区隔、资本悬殊弱化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培训者”惯习导致农村教师主体自觉的缺失。因此,需要通过场域重构、资本凸显、惯习重塑等途径有效化解“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弱参与的问题,从而提高“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本质上是相关主体所处的各位置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再生产的空间场所。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实质上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各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千差万别的惯习。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发挥场域内相关主体的整体功效之外,关键在于场域与大学生既有的惯习间要形成一种交融状态。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与学生相对应和互动的关系性存在,是在特定的教育场域内形塑一定惯习的社会行动者。其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年龄夹角,导致既有惯习与持续转换的场域之间形成冲突。基于A大学若干个案的叙事研究,以场域转换与既有惯习的矛盾运动为解释框架,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过程进行考察。提出高校教师应采取能动性的行动策略,根植于最初性情倾向系统又应随场域转换而不断实现惯习重构,以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力量构型、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结成、场内教育主体的"惯习"三个方面对教育效果的达成进行考察。文章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从积极占有先进文化、把握主体间性、积极建构教育对象个体"惯习"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场域—惯习”理论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都以丰富的社会关系为根基,以充分社会实践为动力,达成客观型塑与主观建构的统一。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和信息,遵循“场域—惯习”的主客观统一规律,高校要推动学校外在“场域”营造与研究生主体内在“惯习”养成的相互促进,紧扣课堂场域、科研场域、交往场域、校园文化场域,优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想情感转化为研究生行为实践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