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9,(8):41-42
<正>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体系中,DNA的复制属微观研究范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对DNA复制的介绍较为简单,只是简单地描述了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的整体过程,而没有详细的分析及研究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能量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中安排了学生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DNA分子的结构"为例,从课标、栏目、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着重说明教材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分析教材,旨在帮助教师分析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杂志曾发表了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本举老师的文章《"DNA的复制"——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变异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鉴于笔者曾在公开课上执教过这节课,因此,对刘老师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共鸣.但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本节课几个环节设置若能做一些适当的改良,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遗传的分子基础”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遗传的本质.内容涉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复制及基因的表达等。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对本专题的三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体系以及本专题和前后几个专题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3节内容,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理解DNA和RNA结构的差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等知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实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即细胞核呈蓝绿色或绿色,细胞质呈红色。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细胞核与细胞质均被染成红色。  相似文献   

8.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DNA的复制”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对“DNA的复制方向是从5′端→3′端”知识感到困惑,无法理解DNA复制相关机制。本文以学生已学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回顾核苷酸、ATP等基础知识,剖析DNA复制的分子机制,解释DNA复制方向是5′端→3′端的根本原因,深化对DNA复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对DNA复制方式的考查,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笔者在高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此知识点作了适当的延伸,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P82中“关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早期推测”内容有机渗透于复习课中,同时辅以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在教学中收到较好效果.但学生在解答2010年北京理综卷第30题时,对题中解题思维和答案产生质疑,因为所给答案没有考虑对DNA分子复制的第三种方式——弥散(分散)复制的探索.笔者也仔细斟酌再三,觉得所给答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正>1概述遗传的分子学基础部分的主要考点包括: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概念,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本部分内容是从分子水平阐述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对学生来讲显得比较抽象,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2.
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内容。教材在通过两个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着重说明生物的遗传特性,是和DNA的特殊结构与功能有关。所以,阐明DNA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具备关于DNA结构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DNA的功能,并为学习遗传能基本规律奠定基础,从而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的实质。根据上述分析,“DNA的结构”这一课时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使学生掌握由四种核苷酸按碱基配对原则连接而成的DNA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双螺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朱盛 《生物学教学》2009,34(9):60-60
1引言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在介绍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时,直接提出DNA分子的复制是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在介绍“基因工程”的有关内容时,DNA连接酶的作用原理也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了这两种酶以后,由于对其作用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易产生混淆。如,必修2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中较为详细的描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及“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在教材中只描述DNA是由两条平行反向的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但都没有涉及到DNA和RNA这2种核酸分子的方向。如果不标明DNA和RNA的方向,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飞宇 《新高考》2007,(3):46-51
一、考点分析①常考点: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半保留复制、细胞质遗传、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的区别与联系、生物基因组研究。②重点: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生物遗传方式和遗传物质的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中生物学遗传教学中的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以及基因工程PCR扩增等计算问题,利用模型的建构与分析,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达成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