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它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大学人精神相融合的结晶,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国际上,世界一流大学在长期办学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这为它们向更深层次迈进奠定了基础。我国的著名大学只有在培育优秀人才的同时,塑造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才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成功的经验表明,大学的办学理念、精神气质、历史传承、人文底蕴等隐性的价值因素是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的内在动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所学校都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高扬的人文精神,独特的人文特色,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学科建设及教育经费和资源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求实崇真、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及服务社会等共同特点。这些理念特点对我国创办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文化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证明,大学精神文化是造就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而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精神文化的缺失,需要我们从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特色理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的源泉。现代大学文明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大学是信息思想理念创新的海洋,人类精神的家园,现代文明的引擎,制度文明的体系,社会秩序和公民良知的守护神,人类社会进步的火车头。具有科学而高质量的大学体系和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达最重要标志,中国需要改革大学体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发展的灯塔,指引着一所大学前进的方向。本文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通过个案研究、文献分析,在详细阐释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兰州大学与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分析、对比,探究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性以及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分析、对比中试图总结我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重任下如何更好地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以达到中外兼容、构建一流办学理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理念与模式——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学科建设理念指引着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遵循着大学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和创新过程的共同理念,秉承着坚守与创新兼顾、和谐与一流同步、优异与广博并存、坚持操守与经世济纶相结合的共同原则.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水平之所以一流,还源于其共同理念下衍生的特色理念以及由此生成的不同的学科建设模式.理念的高远,模式的恰切,成就了一所所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8.
办学理念与运作机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办学理念与运作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 ,运作机制是大学发展的保障。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包括合理求是、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积极应变五个方面 ,其运作机制则表现为有序竞争、宏观调控、追求卓越、有所不为等四个方面。在当前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 ,只有把相关投入与建构办学理念、完善运作机制结合起来 ,才能使大学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必然规律与应然理想的完美结合,对教育现实具有强大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核,呈现出许多共同特点,比如,教育理念是大学历史发展的积淀;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理念契合大学的发展定位,等等。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大学走向卓越的思想根基,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即对大学核心价值与理想信念的坚守,其精神特质是在大学精神中体现出的特殊品位、志向、气质与神韵。上溯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集中的欧美大学发展历史可知,其精神特质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博雅教育,德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以及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主体的本然状态体现为作为信仰意义的本体、知识传承与创造的本职、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身,大学的本体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构成一流大学精神特质的三维分析框架。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从以上三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形上寄托、真理追求、原理探究、自由教育、个性自由、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大都缺乏特色,办学模式趋同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缺乏具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大学校长,而是我国缺乏成就一流大学校长的环境,现行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高校管理评估制度等“扼杀”了一流大学校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大学理念的产生晚于大学的产生,但对于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定等却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我国大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与现代大学理念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应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的大学理念,改进我国大学理念中的不足之处,塑造新时期的大学理念,使我国大学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大学治理是指在地方大学、地方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中谋求地方大学的善治,其治理结构和功能均呈现独特性,相应的治理模式也展现出复杂性。地方大学的治理模式应当是基于治理理论和办学特色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选择行走于认识论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现实主义价值观。地方大学的治理条件包括健全保障大学治理的法律法规系统,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变资源配置的行政主导型为市场引导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所大学的校训是大学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是大学之于学生的期待和训导,更是体现大学人文精神和社会理想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基于对桂林旅专20余年办学历史的研究,结合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高等旅游教育的实际,文章从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科学含义和理论内涵、理论困惑和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献身旅游,服务社会"的校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 ,它应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在于对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维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优秀精神和传统 ;对外协调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 ,保障大学的文化地位。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是大学制度文化取向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市场竞争和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多样化要求,现代大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因而优良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确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重视院校研究,提高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适切性应是优化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大学制度并非一个既定的存在,而是一个建构中的事实。现代大学制度在结构上具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开放性、适应性、民族性和国际性,其核心特征是适应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心是完善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环节,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大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合作伙伴:治理视野中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新愿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作伙伴是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传统政府与大学之间控制与被控制关系造成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削弱、大学竞争市场难以形成、厌恶和阻碍创新等诸多弊端,同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以及国外政府与大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我国政府与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构建我国政府与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的路径有:改革大学单位制、推行大学法人化、重构政府公共权力、采取多中心治理模式和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