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课的显性目标是“认识11~20”,而隐性目标则是“体验十进制计数法产生的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小棒模型到数学符号化的思维碰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从而渗透位值思想,使学生深刻感受十进位值制发明的伟大,为后续学习过程中数系的继续扩展提供思想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和学情把握,借助“三问”完善教学设计。一问:为何要借助“古人计数”文化背景认识“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探索。从问题出发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是从以下问题的思考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要渗透“十进制计数法” 在一次“用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学课上。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小棒(一捆加几根,一捆是10根),让学生用数字写出这些小棒的数目,学生都能用11~20的数正确表示。然而,当教师给出一捆加12根时(见图1),一些学生却写出1012。  相似文献   

5.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6.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计数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必备的教学工具之一,常常用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课的教学中,其在帮助学生建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及相同计数单位数直接加减等核心概念的学习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含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学习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大小比较、加减法以后,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进一步巩固理解数概念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甚至是“数学思想”)十进制、位值制:  相似文献   

9.
《认识11~20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因为它是学生认数的一次飞跃,是建立十进制概念的开始。本课通过读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发展数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想“10的认识”这一课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新的知识,他们对于数10、写10、10以内数的顺序等知识早已有了生活中的体验,只是还欠缺一个系统化、数学化的认知。“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一次建立十进制,是位值原理的一个起点。我们认为,本节课要着力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册第十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并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3.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师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开头课时,有不少学生数到十九就数不上去,或者是数成“十九——十十”,老师干着急,学生搔头皮.于是教师埋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习分数分为两个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第一阶段,属于直观感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分数是整数概念的扩展,但不同于整数(自然数),整数来源于数物体的个数,采用十进制和位值原则来计数。分数来源于测量和等分,它的计数方法既不是十进制,也不是位值原则,而是按照等分的份数和所表示的若干份来计数的。它没有固定的计数单位,是根据分母而定的。因为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体系中,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先研究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从主题情境图、活动设计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再根据具体的学情,把三个版本的教材巧妙地整合重组,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用“古人计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造”十进制,把“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整合在一课时,让学生体验一步步抽象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完整过程,师生一起挖掘与包装数学隐性的美,体会“人类设计”这一规则背后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5.
小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构 建 总 是 伴 随 着 活 动 进 行的,刚入 学不 久的 低年 级 学生 更是 如 此。因 此 ,《数学课程 标准 》指 出,教师 应 向学 生提 供 充分 从事 数学活 动 的 机会 , 帮助 他 们 在 自主 探 索 和 合作 交 流的 过 程 中 真 正 理 解 和 掌 握 基 本 的 数 学 知 识 与 技能、数学 思想 和方法 ,获得 广泛的 数学 活动经 验。 “十 进 制 ”和“ 位 值 原则 ”是 十 进 制 记数 法 的核心 ,在 数学 中 的 重 要性 不 言 而 喻。在 人 教版 课 标教 材 数 学 一 年 级 上 册“11~20各 数 的 认 识 ”中 ,学生 开 …  相似文献   

16.
"数的认识"板块的本质内容是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包括"十进制"与"位值制"两条原则。"十进"指的是"满十进一"。"位值"是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如三位数"555",右边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中间的5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左边的5在百位上则表示5个百。十进位值制使极为困难的整数表示和验算变得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11—20以内各数的读法、写法。2、记住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二)理解1.初步理解计数单位“ ”及十进制计数法。2.初步理解11—20各数都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初步理解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4.初步理解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之间的关系。(三)掌握与熟练1.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以内各数。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通位减法的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认识数的组成先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接着出示例1的挂图,教师用铅笔演示,学生跟着小声数: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捆。最后,要成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数一遍小棒。指导学生摆出11根,并由学生说出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1根小棒里有1个十,1十一,一共是十一,读作“十一”。再让学生分别摆出13…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认识并能书写11—20各数;掌握它们的数序、大小和数的组成,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本单元教材开始讲两位数,它既为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作好准备,又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打好基础。它涉及的概念较多,因学生刚入学不久,教材只隐含一些数学概念,例如,“数位”与“位数”,“数字值”与“位置值”,“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这些概念在这里学生是不可能理解的,因此教材是在结合方格图注意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说明数的写法时,进行适当孕伏。说明每个数都和方格图对应,突出左边有10个方格,是一个中,就在每个数的左边写1,右边分别有1个、2个……方格,是1个1,2个1,……就在每个数的右边写1、2、……满了20个方格,是二个十。这里就涉及了上述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作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的关系。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