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以八年级英语第十一单元为例,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授,设计相关的课件,最后完成有关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学习成绩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构建了平等关系,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他们化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依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在"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设计的"情境教学-有备讨论-网络互动"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分组讨论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是对学生和教师传统教学地位的一种冲击。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模式的评估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评估。这种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自由化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本文就"静态网页设计"这门课中如何引入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探究,以促进"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对化学专业结构化学课程约30%的内容进行基于问题的小组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试验,得到了基于问题的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发现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学案"引导式"教学模式是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两年来在教学中坚持用学案"引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学数学,乐于做数学作业。下面谈谈学案"引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比葫芦画瓢阶段这一阶段是学案设计的第一项,教师要让学生对第二天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做相应的基础练习。本阶段对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于发展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不适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悖研究性教学规律等问题。PBGS教学模式符合发展经济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入PBGS教学模式,对发展经济学教学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开利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2):198-199
为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提出"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教材、网络等多种元素为辅助"的教学形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技巧,同时锻炼学生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10.
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知识体系设置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设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通过分析微课程教学特点,阐述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基于微课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并从课前学习导读、学习任务设计、协作学习设计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基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要点,指出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习者对编程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传统课程实践环节中的编程练习较为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习者学习编程的兴趣,学习者甚至会对编程学习产生负面的情绪.本研究面向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提出一个基于计算机游戏的学习模型,该游戏模型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面向在...  相似文献   

12.
基于CDIO模式的“.NET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职".NET程序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将CDIO国际化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融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做中学"和"项目驱动"等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的成功应用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解决传统编程课程中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梳理当前编程教育研究现状,引入STEAM教学理念。在借鉴ADDIE模型与项目学习模式并综合多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面向逻辑能力培养的编程课程教学实施模型——元项目教学模型,并以Scratch教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益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8):217-219
为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应用人才,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及存在的问题,依据BOPPPS模型理论,分析该模型在Java程序设计中的运用。对BOPPPS模型每个理论以1~2个实例作为支撑,分析并改善运用效果,将BOPPPS理论模型恰当融入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BOPPPS模型对改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据结构课程"五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实践教学内容"实例化"、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策略"层次化"、实践教学过程"阶段化"、实践教学考核"公开化"的"五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员的编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利用编程教学培养计算思维已经取得共识,人工智能案例驱动的编程教学解决了单纯的编程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难题.依据人工智能案例驱动的编程教学理念,在分析计算思维、Python、人工智能案例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案例驱动的Python编程教学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型.以"有声小说"为人工智能案例...  相似文献   

17.
Java程序设计是Java系列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Java知识点众多、学生编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偏薄弱等问题,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做"中给学生创设真实问题环境和协作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计算机类教学有借鉴意义。通过自身教学改革的具体案例,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来探讨"做中学"教学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和面向过程考核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programming courses is undoubtedly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to analyze important aspects of a sequence of two courses on imperative-procedural an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n a non-CS majors Department is made. This analysis i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filled in by fifty students in a voluntary basis. The issues of the programming courses that are investigated refer to: the strategy selected for the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the sequence of the programming techniques and languages taught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ne to the other; students’ difficulties with programming in general and with imperative-procedural and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n specific;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sign of both courses; and the material that students rely on for learning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repl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related work and the instructor’s experience on teaching the courses, conclusions are drawn regarding all the aforementioned aspects of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programming course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he fact that all the important and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a sequence of two programming courses are investigated in conjunction, providing realistic implica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xisting programming courses and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new courses. The main results refer to the usage of a pseudo-language for an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cedural to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he intrinsic difficulties of learning programming, and practices for a more successful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sign of programming cour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