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育无痕是教师的永恒追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喝水。”这说明教学功能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心转化才能实现,而无痕德育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教师教学要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学不是布道似的口若悬河,不是训导似的正襟危坐,也不是简单生硬的以师长尊严压人,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引人人胜,巧设追问促人深思,提供体验悟其真理,渲染氛围动之以情,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阳光,在滋润中享受雨露。现以“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余晓玲 《辅导员》2011,(15):22+32
"无痕德育"即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空洞说教,而要将德育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语文课由于它特殊的性质,自然而然地较其他学科更理所当然的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追求这种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德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呢?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个性。时代呼唤德育,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本文进行"无痕"德育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课堂设计在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关注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一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让德育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的无痕境界。  相似文献   

5.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是一种艺术境界,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无痕,闪耀着教师的智慧与仁爱,充盈着平等、信任和默契,是融入生活的德育。作为德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和睦相处的日子中,要让  相似文献   

6.
育人的无痕境界是创设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顿悟的氛围,是对人灵魂的感召;育人的无痕境界需要为师者高超的艺术而非技术,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观微知著,引发学生触类旁通,是融入生活的德育,在无痕的境界中让学生豁然开朗;育人的无痕境界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浸润,在享受中悟理,在享受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预设的教学情境的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通过教材的重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体系重构应把握重点,体现整体性和逻辑性。教学情境创设应围绕重点,体现时代性和生活化。教学的德育目标应突出重点,体现无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色彩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的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契机,发掘语文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特点,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的无痕融合。基于此,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语文与德育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无痕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牲:它强调教学顺应性.即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兴趣爱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强调和谐性.即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而是疏导.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地体验和感受;强调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真正实现学生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道德养成的规律,"无痕"和"有恒"是中学德育的基本特点和实践诉求,而阅读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情感培育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设计与德育目标相适应的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可以成就中学德育的"无痕"和"有恒"。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科德育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然而在理科教学中,哪里有德育?怎样做德育?这是我们理科教师必须思考的两个命题,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德育的广度、深度、频度和力度?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发现德育、发掘德育、深化并升华德育?这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市理科德育实训基地",在生命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经过研究发现,理科教师的课堂育德能力关键体现在"融"字上,怎样才能做到德育融入学科教学,达到"无痕"的效果,这是一门艺术。下面以"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例,粗浅地探讨一下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德育教学愈发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这也对初中教育尤其是化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学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学,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精准。教师也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德育教学思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学思想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A1):8-9
通过教学实例来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从创设情境、体验活动、感悟分享、总结提升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中"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德育实效性真正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杜黎明 《教师》2013,(8):40-41
"不露痕迹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无痕"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矫揉造作的牵引,我们领略的是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品味的是"匠心独具"的谋划。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多舍精力,"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语),达到无痕而教的教育境界,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所说的:"教学无痕,而教师的用心处处有痕。"本文通过《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实例,从三方面阐述了对"无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无痕"似乎成了品德课堂一个时髦的话题。品德教育反对严肃空洞地说教,提倡生命体验,"无痕"应该是教师追求的课堂最佳境界。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品德课堂真的是"无痕",没有在学生心里留下任何痕迹,并没有因为品德课而改变什么。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教师忽视了目标教学"德"字,忽视了课堂上"儿童"的需求,体验没有入"心"。下面就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需要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应该适时相机地渗透德育.但英语教学毕竟不是德育的主阵地,我们只能利用其中的有机元素进行合理的渗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其灵活性、科学性,不要硬加塞,贴标签.真正的"教"在于不教,真正的"道"在于无痕.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中教育四个目标的第一条就是"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不是说让学生都跟穆里尼奥似的看谁都不顺眼,也不是变成李敖见人就骂。它只是让你碰到啥事儿都问自己一句:What do you think?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李凌凌 《生活教育》2015,(2):111-112
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现状,采取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暗示性德育、学科性德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无痕对接,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教化和知识的价值之间相互交融,在精神和情感交融中互相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