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她迈向成年的未来日子里,作为读者、作为出版人或是作为一个爱书者,如果说对她还有什么期待?那么我希望她在坚守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坚持扎实的个案探测的同时,能否增加或曰加强透视的功能?这对当下的出版业而言实在是一种重要的稀缺。  相似文献   

2.
芙蓉姐姐·三俗现象·媒体的责任和良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芙蓉姐姐现象发展到今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待。一是由其"出世"所代表的中国媒体"三俗倾向",二是可以通过她在媒体上的最终沉寂去透视中国媒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纽约,为她编织过温馨的梦 作为女人 她承受了女人不能承受的灾难 她操起了女人不应操起的职业 继红睡着了,可林姐仍无一丝倦意.她想看会儿书,静一静,但又看不进去.她把书丢在枕旁,闭上了双眼.黑暗中,她感到眼球在转动,而且越转越快,无法控制.她猛地睁开双眼.夜,又黑又静,她眯起双眼,瞳孔凝聚成一点,从眼缝里往外看,她好像看到了一道血光,那血光比炉火还红,她"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似乎能透视到楼底层:下面有人!门外也有人!到处都是穿黑衣服的人!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一生热爱中国文化.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个人色彩的思考,主要为没落的光辉——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依恋:心灵的慰安——对道家和佛教的体认:和谐——中国文明的总体特征。赛珍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具有“双焦透视”、注重个人体验以及对中国文化极度推崇三大特色,而她的中国文化观的形成又与其家庭出身、作家身份及人道主义立场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交流中的透视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有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隐性知识交流符合透视原理,根据交换对象的区别,隐性知识交流中的透视变换分为:空间透视变换、时间透视变换、期望透视变换和知识关联透视变换。隐性知识交流的透视变换规则在于知识主体更倾向于和时空上接近、知识关联密切的客体交流隐性知识,而且交流带来的期望满足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对数透视原理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具体就网络环境下知识增长的对数透视、知识获取的时间对数透视、检索效率的对数透视、空间和学科(领域)的对数透视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数透视原理在网络环境下仍然具有普适性,同时也有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开阔篇     
《新闻界》1994,(5)
对“社会透视热”之透视对社会透视的功能无庸置疑,因为它有助于扶正祛邪。然而,透视一下时下的“社会透视热”,颇令人不安。翻开若干报刊,不少透视稿件透视的镜头并非对准经济的弊端、文化的落后、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事关改革前途的社会大主题,而是专门透视凶杀的手段、乱伦的细节、赌博的技巧、盗窃的门道、变态的隐私等。如《乱伦的家庭》、《母女争夫》、《少女被骗奸纪实》、《一对同性恋的隐秘世界》,从文章的标题就可知道透视什么。犯罪分子不计后果,为所欲为,而我们搞透视的就不可以惟妙惟肖地纪实、写真。因为如此非…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8月29日,《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报告》首发式暨北京出版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报告》围绕首都出版产业与文化发展现实的、紧迫的和全局性问题展开调研,力图用数字描述北京出版业的现状并从理论上予以透视和预测。报告主题内容分七部分:特稿、专题研究报告、数字传播研究、期刊研究、出版产业研究、理论探讨、热点透视,其中大部分的成果以定量研究为基础,依靠数据和图表对观点进行阐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向东对基地的这一成果报告给予高度的评价,她说,北京地区有占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出版社,约三分之…  相似文献   

9.
邵丽在小说<木兰的城>中,展开了一幅众生驻足"城"之相.他们围绕"城"吃语着对"城"的迷恋.木兰即是迷恋者之一,她不仅是一群农民的代表,表征着传统,同时又作为女性,展现在女作者的女性视野聚焦之下,这使其更具透视转型时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在这群游走于"城"的农民中,有两个焦点人物:木兰和她的母亲姚水芹.她们面临"城",铺陈开追寻幸福中的迷失和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张孟军 《青年记者》2007,(20):67-67
透视性系列报道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常说的透视,一般指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宽远窄的焦点透视和近处艳丽远处灰暗,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空气透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质"。透视从本质上讲是暗示出物体的深度。由此,我们可以把透视性系列报道理解为记者围绕同一主题或同一题材,在一定时间内就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性连续报道,剖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透视节目”是近年兴起的新闻性与思辩性结合的节目,具有展开报道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心态的基本特征,属于深度报道范畴。由于迄今为止,新闻文体分类中尚无此项,新闻实践中也缺乏明确的界定,甚至名称也不统一,本文姑妄称之为“透视类节目”或曰“透视报道”。近年来,透视类节目在报道社会“热点”的同时,本身也成为新闻媒介间竞争的“热点”。对此,新闻界看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透视类节目抓住社会热点,贴近人民  相似文献   

12.
邵丽在小说《木兰的城》中,展开了一幅众生驻足"城"之相。他们围绕"城"呓语着对"城"的迷恋。木兰即是迷恋者之一,她不仅是一群农民的代表,表征着传统,同时又作为女性,展现在女作者的女性视野聚焦之下,这使其更具透视转型时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在这群游走于"城"的农民中,有两  相似文献   

13.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绘画法理论术语,主要指如何在一个平面上绘制三维空间,即透视图。透视规律是生活中的客观视觉规律,最初应用于工学门类中的建筑学领域,后来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透视规  相似文献   

14.
博览     
新兴的「多透视」新闻学「透视新闻学」指的是新闻要运用多透视的方法,从总体上反映现实,给人以透视感,而不只是去拾缀一些零碎。它与传统的新闻学观点的不同在于:第一,多透视新闻反映的题材将更多地集中于民众和国家的关系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只片面地报道政府或政府官员与国家的关系。它将注意寻找那些能鼓励或反映「民众爱国、遵守宪  相似文献   

15.
糊里糊涂看“透视”胡运贵近些年。写“社会透视”的文章在各家报刊上大有独领风骚之势。透视这种“热”,透视那种“风”,乍一看,文章洋洋洒洒,长篇大论。颇有气势。加之一稿多投,多家报刊相继刊登,使人觉得文章来头不小。但拜读之后,却叫人大失所望,如同嚼蜡。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写“社会透视”的文章在报刊上大有独领风骚之势。透视这种“热”,透视那种“风”。乍一看,文章洋洋洒洒,长篇大版,颇有些气势。加之一稿多投,多家报刊相继刊登,更使人觉得文章似乎大有来头。但拜读之后,却叫人大失所望!不少“透视”本属“伪劣商品”,却何以能够走俏? 一日,偶与文友谈起作文之道,当即请求指点迷津:写社会透视,恐怕要做大量的社会调查吧?友人神秘地一笑:原本是这样,但如今的文人们聪明多了,谁还愿意去干那种蠢事,搞什么社会调查。你还不知道当今写社会透视的笔杆子们的十字妙诀么?所谓“想一个点子,编一串例子”,即是。  相似文献   

17.
随笔     
当在报上看到香港女星陈宝莲在上海跳楼自杀的消息,陈宝莲撒手人寰后的第五天,就是美国女星玛丽莲·梦露逝世后的第40个忌辰。1962年的8月5日,梦露在自己的家中选择了以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红颜薄命!这个汉语中特有的词,竟然在世界各地都适用。 在透视梦露时,很多人都把肉放在第一位,不喜欢梦露的人会轻蔑而恶毒地说,“她有什么好,不就是一身肉嘛。”是的,就  相似文献   

18.
遇见门罗,是若干年前的事,后来做雷蒙德·卡佛的书,对短篇小说更加喜欢,在有限篇幅里透过某些片段透视更为广阔和复杂的生活,颇有如缕不绝、回味犹甘的意思。当然,卡佛首先认可的是自己诗人的身份,除了短篇小说,他还写杂评,写散文。而门罗不同。她一辈子都在写短篇小说,用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彼得·英格伦的话说,是“将短篇小说精心耕耘,几近完美”的当之无愧的女王。  相似文献   

19.
博览     
新兴的「多透视」新闻学「多透视新闻学」指的是新闻要运用多透视的方法,从总体上反映现实,给人以透视感,而不只是去拾缀一些零碎。它与传统的新闻学观点的不同在于:第一,多透视新闻反映的题材将更多地集中于民众和国家的关系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只片面地报道政府或政府官员与国家的关系。它将注意寻找那些能鼓励或反映「民众爱国、遵守宪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新闻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某报2002年11月7日在其中缝刊登了5条关于扑克麻将等赌具的广告,其中两条是上海的,3条分别是北京、石家庄、武汉的。上海的一条广告说,任何普通扑克,上下16张都能认出,不需仪器道具,不需特殊印刷加工;任何扑克,不管别人怎样洗牌、倒牌、自己均可要啥来啥;普通骰子想几就几。出售进口超薄型隐形透视眼镜,透视扑克、麻将;可透视任何物体,墙、木、竹筒、杯碗、扑克麻将。广告没有发布单位、仅有联系人及其电话、联系地址。上海另一家的广告、武汉和石家庄的广告都有推销隐形透视眼镜、透视扑克、透视麻将、遥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