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这四种唱法的发声方法有共同的发声规律,但又各具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歌唱发声的“呼吸”“共鸣”“吐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延边州朝鲜族11所小学和9所中学的1364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经统计分析显示:延边州朝鲜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延边州朝鲜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民族唱法的形成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各朝的音乐到后来的四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后发展到今天的结合西方美声发声训练的民美唱法.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形成了现在最具科学的民族唱法的形式和风格特点.民族唱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而美声更是国际化的歌唱艺术.而将这两种唱法相结合,形成了更为科学性的演唱.  相似文献   

4.
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多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来归纳声乐界的主要唱法.三种唱法既有共同的发声方法、演唱规律,但又各具特色,各有优点.  相似文献   

5.
美声唱法传到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推动了我国声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美声唱法中探索借鉴发扬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更多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科学的发声体系。那么在这种科学的发声体系下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演唱中国作品呢,艺术歌曲《问云儿》是一首能体现中国本民族音乐特点和西方艺术歌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本文就以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体系对歌曲《问云儿》的演唱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歌唱发声的“呼吸”、“共鸣”、“咬字”这几个方面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分析来阐述发声方法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异同 ,并从一定的审美角度来说明发声方法在三种唱法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声乐界学院派教学的主要唱法流派体系是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两者在歌唱呼吸技术,发声技术,共鸣技术以及咬字吐字上存在着差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对学习和探讨歌唱技术,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声方法在三种唱法中的运用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歌唱发声的“呼吸”、”共鸣”、“咬字”这几个方面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分析来阐述发声方法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异同,并从一定的审美角度来说明发声方法在三种唱法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民族,而是由朝鲜族半岛迁移过来的外来民族。随着朝鲜人民的移居,朝鲜半岛文化传承到中国,形成了中国朝鲜族文化。中国朝鲜族传统体育作为朝鲜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经过不断的变化、发展,现已形成具有浓厚中国朝鲜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延边朝鲜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民俗风情,延边朝鲜族体育文化更在延边独有的文化体系中充当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从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方面阐述了延边朝鲜族体育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延边朝鲜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延边朝鲜族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3):F0002-F0002,F0003
长春市绿园区朝鲜族小学(原名为长春市朝阳区朝鲜族小学),始建于1963年,是一所走读寄宿相结合的花园式学校。它集幼教、小教、校办少年宫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朝鲜族民俗文化中图案的构成和高对比颜色的搭配独具风格,朝鲜民俗统图案是将民俗文化中的图形与文化寓意相结合的具象表现,是对朝鲜族"朴实"与"热情"民族特色的的高度概括,研究和传承朝鲜族民俗图案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是我国当前乐坛上齐驱并进的三种主要唱法,不仅社会影响较大,而且也是声乐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唱法。在经历了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之后,这三种唱法已经成为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声乐艺术体系和演唱艺术方法体系。虽然关于三种唱法的艺术风格、审美感染力的研究已经相对较多,然而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在唱法的技术和技巧层面上对这三者有清晰而又透彻的理解与把握仍然非常重要,同时这三种唱法还是音乐教学研究和舞台演出的扎实基础。基于这种考虑,通过对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的发声、共鸣、吐字等唱法的基本技巧的理论认知、实践阐释和比较研究,剖析三种唱法各自的强调要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声音形象特征,探讨三种唱法的共同规律和舞台演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地区部分朝鲜族乡镇与市区的老年协会、文化机构和社区、50个朝鲜族家庭和32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目前朝鲜族节日传承呈现出:传统节日种类减少、庆典仪式日趋简便而快捷、趋向多元化、传承主体不均衡或断裂等新发展动态.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协调传承主体、突出节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新时期朝鲜族节日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朝鲜族小学始建于1962年2月,是一所走读寄宿相结合的花园式学校。集幼教、小学教育、校办少年富于一体,是长春市重点打造的民族教育窗口校。绿园区朝鲜族小学环境幽雅,设备齐全,拥有高族文化资源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以教民族唱法为主,九一年开始尝试探索教通俗法,希望能培养出发声更科化,演唱更艺术化的新型通俗歌手。有人说通俗唱法不用学、也不要发声技术,其实不然,观察国内外实力很强的流行歌手,分析他们的演唱、发声基本符合科学性,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是随着艺术歌曲、歌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主要以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歌剧等题材作为表演形式。它的歌唱发声是在遵循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器官、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充分挖掘最佳声音潜力,使得声音自然流畅、音色优美、连贯并富有弹性。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来自于生活和劳动中,它的声音具有朴实亲切、明亮高亢等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唱法,可以逐步完善我国民族唱法,达到更具魅力、完美的民族唱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歌唱艺术的三种唱法及其风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追求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通俗唱法则更多的注重“感觉”,强调乐感和摹仿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追求声音的个性与特色,以及“口语化”式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各类声乐比赛把不同的声音及不同类型的歌曲加以分类,定义出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并受到普遍认可。而事实上,三种唱法的定义和分类有待商榷,因为三种唱法间存有许多的共同点,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即都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歌唱者只要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并灵活运用,就可以同时演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朝鲜人民开始大批移民至我国东北部的通化地区,同时也带来了朝鲜族音乐文化。在两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共同的传播媒介和相互影响的教育体系使得朝鲜族音乐风格逐渐融入该地区的汉族音乐创作中。当地汉族音乐文化吸收了朝鲜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两民族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