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37):8-9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德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课程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明确德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效率。本文就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内容进行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2.
小学德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引入生活化元素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德育课生活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强调了生活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以期通过科学教学手段,让德育知识和小学生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德育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不仅要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培养基本的能力,还应使学生融于现实的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说教上,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是趋于生活化的。作为推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各项素质综合提升的小学德育课程,更是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在学习中热爱生活,在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人格道德修养的生成。但是近些年来,小学的德育工作一直无法提高自身的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与生活的脱节。德育教学作为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环节,必须面向生活,归于生活。因而,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在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索出实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让德育走进真实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已成为解决道德教育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德育要想真正走进真实的生活,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德育的生活化,不能仅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生态,不能不让他们接触真实的道德冲突.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有层次的,是需要我们在生活经验中培养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思想道德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初中教育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和感受生活,从而热爱生活。通过德育教学的进一步指引和思想疏导,对初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初中德育课堂存在着与学生生活联系不足、德育实效性差、学生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分析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为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德育的浸润和陶冶下和谐成长,已成为不少品德教师的积极追求。然而,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游离于真实生活之外的虚假因素也悄然走进课堂,以致学生难于分辨,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正确方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德育发展进程中,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和死板的发展趋势,学生在进行德育学习的时候都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导致学生在德育学习的进程中受到课本上教学内容的局限。农村的教学资源有限也决定教学交流数量较少,德育教学没有主科文化课的地位,所以,受到的重视也很少。开展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素芹 《语文天地》2015,(11):91-92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思维的拓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德育素质,从而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渗透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阅读范围较小,而且阅读难以与实际应  相似文献   

11.
陈水夏 《中国教师》2014,(12):37-38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可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即让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一、课程资源生活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必须生  相似文献   

12.
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才能具有生命力.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探寻德育生活化的一些途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有心之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做有爱之人;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做有德之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有用之人.  相似文献   

13.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偏重道德认知目标,转变到让学生更好地“过道德生活”的多维目标:教学内容的取向要坚持贴近和卷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流程的展开,要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要坚持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要借助“成长资料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德育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对福利机构特教学生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赋予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应从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生的德育不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应该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延伸和生活化德育教学,把实践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做到课内教育,课外延伸,教学与生活相融,让学生实践体验,知行合一,真正提升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若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只关注文本本身,学科教学的人文意义与实用意义将被严重削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生活;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生活化理解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德育生活化和大学德育模块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回归学生的生活。根据大学生生活与成长的轨迹,可以把大学德育的模块化教学分为理想道德教育、人际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择业道德教育、恋爱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等六个模块。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周自逸 《吉林教育》2008,(17):43-4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设置为主。新德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主体性德育目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德育课程内容生活化,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德结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德育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教学,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