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不容乐观。张志公先生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因此,有效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是教师实施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陈晓燕 《现代语文》2009,(6):130-131
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重要性无人否认。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在初中写作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既没有相应的教材可使用,也没有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供参考。一线教师大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指导。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一再强调要回归学生本位,却偏偏忽视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及其对写作教学效果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在本校抽取了18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深入了解初中生写作心理,试图对写作教学产生一点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正>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系统性的记叙文学习,记叙文理应成为学生最熟悉最拿手的写作文体,但是事实并不如此。高中阶段的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并没有随着学龄的增加而提高,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刘锡庆说:"以‘叙’和‘论’而言,应‘先叙后论’,到高中时才可‘叙论并举’。因为,‘叙’实为‘作文之本’,而‘本’固才能‘枝’荣。"刘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记叙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改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迫在  相似文献   

4.
对于三元关系型作文题的思辨性写作,从“梳理‘现有关系’”的写作前提到“建构‘自理关系’”的深入,廓清了三元关系型作文思辨性写作的基本认知并提出具体写作策略,而“辨识‘强加关系’”是要求写作教学力避套路化、模式化。教师应以三元复杂关系的梳理为载体,提高学生思辨性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艺评论的写作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艺欣赏能力、感受和理解作品的理性判断力,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理念形成、方法运用到模仿写作等环节指导大学生写作文艺评论。  相似文献   

6.
探索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主写作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方法是从作文的任务的设计、留置、评改等方面入手,通过强调作文长度及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经过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增强了写英语作文的信心,语法、文风通畅,实现了英语学习‘听、说、读、写’中的“写”的环节突破。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系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真实的写作又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尽管真实的写作很难,可还是有路径能走;这条路径的岔道太多,每位研究者都试图解释自己认准的写作之途之合理性。不过,基于真实写作实践的探索,所呈现出来的作文教学样态,是对当下写作的真实的一种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滕保中 《现代教育》2014,(11):97-97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现在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令人堪忧。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是根治当前中学生作文弊病的一剂灵丹妙药。作文的生命力就在于具有作文独特的个性。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而‘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既然写作是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那么,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倡导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写作本位’比‘阅读本位’更能达成教学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虽然我并不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实现"指向写作"的完全转身,但是潘新和教授的主张的确给徘徊于浅层阅读分析之中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指向写作",促进阅读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轮椅上的霍金》是一个励志故事。课后有一个问题:"默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并没有难度,教学却无法深入推进。其实这样的例子太普遍了,很多阅读课也都是找到中心后让学生寻找印证内容,语文课始终在言语内容上徘徊。"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言语内容走向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的角度思考文章"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10.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很做作的。同样,中国当代的几代写作家所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假想’,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文章的立意、材料、语言是自觉化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出现的消费主义和欲望扩展,文学也开始流行"欲望书写".欲望是内涵宽泛的人类社会现象,其抽象之意就是欲求与希望.精神欲求是欲望的重要构成与强烈动力,欲望有差异,更有共通性.文学描写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的历史现象,文学书写与市场经济无关,任何时代均存在欲望.文学书写是一种良莠并存的现象,评判欲望书写良莠不可简单化,对欲望道德评判应综合审视.欲望书写应遵循以下原则:创作态度应该严肃;所描述的欲望应该具有经典意味和普遍的思想意义;应该尽可能揭示欲望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文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分类,全面考察了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状貌。发现了本年度小说创作的新质,即众多作家、作品激活了少年儿童文学出版市场;大多数作家深入观察写作对象/阅读主体的生活情状,文本的当下感、现场感增强;快乐、幽默、睿智、张扬个性等理念融入创作实践;关注“平凡的大多数”等。指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即关注成长的内在动因不够;恶劣的“无性成长”生态仍未得到“综合治理”;刻意的幽默、过分的调侃、恶俗的搞笑,伤害了文学的神圣性、庄重性和诗意栖居;文本中急需涤荡“孩子气”与“娃娃腔”;作家理论素养的贫血,仅靠才气写作,凭经验、惯性写作等。力求对本年度的小说创作予以全面、客观、公允、准确的评说,为阅读、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辅助。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6.
写作素养论--写作能力与情意素养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写作素养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和界定,将讨论限制在“狭义”写作素养的范围内。指出其主要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情意因素两大方面。认为写作基本能力为“体感”(包括语感)和“行为感”,写作的情意素养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哲学观,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定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态度,超常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其核心是“言语人格”修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说,写作基本能力和情意素养的培植不可偏废,后的作用可能将超过前。因此,在写作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写作情意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1990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有关大学英语写作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重点对2000至2009年间国内八大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大学英语写作研究论文进行考察,发现研究者集中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写作教学、影响写作的因素、读者反馈等方面对英语写作教学作了细致的探讨;同时,大学英语写作研究成果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研究内容广泛,实证性研究不断增加,写作主体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躯体写作”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中最有争议的话题。其意义在于躯体写作的主题化具有文学史和性别革命的双重价值;其误区别在于躯体写作不仅有女性自我身体崇拜倾向,而且有彻底欲望化表现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模仿和不合时宜的“嫁接”。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存在着写作理论与学生实践脱节、课堂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教材编排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材编排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到大四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具有延续性,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家要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则既不能忽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这个必然事实,亦不能被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在内的政治现实所困,而要着意培养一种跳出圈外来反思的眼光、意识和能力,即“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体化艺术世界”。另外,对优秀作家而言,“面向文学史的写作”能使写作更为自觉,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创造”,但同样不排斥“文学史之外的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