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十分注重空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中空白美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场景的省略和跳转、画面的剪辑和组合、语词的模糊和多义、主旨的多种和不定、意在言外和言此意彼等几种。古诗词中空白美的形成和古诗体自身的特点、创作者重含蓄的审美追求及空白强烈的“召唤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艺术中"空白、虚实"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画特别强调空白、以虚映实的处理手法。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与空白、虚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绘画美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空白、虚实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要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就要讲究“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美的营造。小小说营造空白美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语言的乘法精炼;二是结构的富于张力;三是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五是结尾的余响;六是借物写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以永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涡融于艺术画面之中的意境美。动势美,主要是指他能描绘出生活的动势,把读者带进极为深远的艺术意境:空白美,是大胆地运用空白艺术,诱发读者联想,造成美的意境:含蓄美,是指表现在他蕴含于作品整体形象和艺术画面中的深意,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要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就要讲究"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美的营造.小小说营造空白美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语言的乘法精炼;二是结构的富于张力;三是环境描写的暗示性;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五是结尾的余响;六是借物写人.  相似文献   

6.
空白与蕴藉美的存在,在文学活动的接受这一环节中,给读者创造提供了机会。沈从文的小说在思想、意境及艺术技巧等构思上都具备了空白与蕴藉的审美特征,小说含蓄而富于暗示性,追求纯与真的效果,它的解读是没有终结的,小说也便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其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空白空间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文章重点研究了空白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其中包含的艺术哲学,展现出其简约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0.
在古诗词翻译中如何认识意义空白并成功传译是译诗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可以在具体的语义空白、句法空白、结构空白、意境空白的翻译处理上再现原诗的无言之美。  相似文献   

11.
向延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8-50,64
忻城土司衙署位置的斟择、结构布局与艺术装饰的巧设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传统传承心理与科学生存的完美融合。我们要善于研究现代人对古建筑艺术审美的心理走向,注重在土司衙署建筑艺术审美过程中、在土司历史生活场景形象复原中、在土司一条街的重构中、在土司建筑艺术产品转化中来激励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2.
疯狂在关怀自身的同时并不与他人形成对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式的存在关系,即自身欲望在伦理角度下的可行性实践研究。疯狂在关怀自身的实践中关系到三个维度:历史维度是对关怀自身与他人的历史根源探究及他者的非生存美学化;话语维度是从理论高度见证疯狂生存美学的合理性;社会维度虽然属于非话语性领域,但社会、政治、经济的规则和疯狂的事实又是和话语实践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哲学美学存在着将艺术作为一个客观的与审美主体人分裂的对象来看待的误区,王朝闻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不是一个被动的对象,而是蕴涵着人的审美意识的对象,而艺术的主体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艺术风格与人的审美意识的内在联系。王朝闻详细分析了艺术风格与艺术家以及欣赏者的主体性的内在联系.并强调了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现实生活基础.王朝闻对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理解是和他的审美关系论相互联系的.他对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多纬分析还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本体论,外中国当代美学的形而上学误区有颠覆和匡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介及其网络文化带来了艺术审美边界的拓展,形成了当代文艺的不断"扩容",调整了人类文明元典预设的艺术逻各斯的依存形态,带来文论学理原点的位移,并实施着文艺谱系置换后新的文论原点的重建.这主要表现为:艺术是什么--虚拟世界的自由表征;艺术写什么--数字化生存的平民叙事;艺术怎么写--以机换笔的感觉撒播;艺术干什么--自娱以娱人的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5.
“逸”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逸”是一种人生态度与艺术审美的自由创造,而“逸”在中国画的形式审美取向上则主要体现在于对程式化的画法之逸出或超越,脱略规矩方圆,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程式,进入一种审美创造上的自由天地。“逸”虽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画的至高品格和绘画美学的一种境界追求,但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变迁,“逸”的审美批评话语在各个时代中的美学内涵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或侧重,具有一种历史性衍化迁替的话语特征。同时,“逸”的表征形态不是惟一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重新梳理研究的,厘清这种审美思想衍化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规律,对于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美学研究的巨大转变使得美学发展的多元化存在得以成为现实,多元的美学也预示了更多的交数、更复杂的现实处境和更模糊的角色定位。对米德的文化模式理论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当代美学多元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18.
新月诗人在文学审美论诗学方向下,以开放的姿态在浪漫、古典和现代主义间寻美。在其活动的鼎盛期,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审美倾向:人本主义基础与“理性节制情感”;和谐作为最高的美学风范;“崇古”而不“唯古”。新月诗人的古典主义倾向还体现了这群浪漫诗人的古典寻求,其诗学意义在于文学人文精神的坚守和诗学观念的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规范性的讨论中,无论是康德,还是麦克道尔和布兰顿,都将规范性建立在使用概念的基础之上,由此预设了一种关于规范性的概念论前提。非概念论者从知觉经验与知觉判断的区别入手,试图证明非概念内容的存在,概念论者则试图通过否认二者之间的差距,强化人禽之别,来证明一切有意义的内容都是概念的。建立在概念论基础上的规范性理论,无法解决艺术审美等以情感为主导的实践活动。事实上,概念内容与非概念内容都只是一种内容的两种表征,非概念内容更加低阶,也更加基础,因此,将规范性建立在非概念内容之上,更有助于展现规范的普遍性和规范性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宋生贵先生的《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新"在对当今现实生活与艺术实践的深刻思考,"新"在对主体精神的热切关注,而且其论述又是在民族性、地域性的高度凸现中进行,此也为一"新"。在学界众说纷纭中,对艺术美学的关注,视角独特,言说个性,是生态文明视野中对艺术美学宏观而又精致的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