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高考、中考的相继结束,中小学的期末考试也结束了,考试分数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参加期终考试数学得了88分,试卷发下来一看,发现有一道题做对了,但教师判为错,扣了10分,这个学生要去找老师要回这10分。  相似文献   

3.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的生态教育研究中,学术界对"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教育参与到生态思想运动中,首先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研究生态教育,首先应当理清其概念,明确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就是教育"并非一个无意义的命题,它所表达的现象学意义在于:我们考察教育时应"悬置"一切已有的经验与理论,直接面对教育实事本身,在教育生活中体验教育的本源,以"本质直观"的方式探究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7.
一日,翻阅《于丹〈论语〉心得》,《序言》中这样一句"……孔子只有温度……"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想:用"温度"来形容一个教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思绪转接到一个小故事:一个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一年级的时候,身体里竟长了个肿瘤。三个月的化疗,把她满头秀发全"化"掉了,一个亮亮的脑袋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是多么残酷。  相似文献   

8.
去年,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个演讲,题目是:"文艺与异端".他说,为什么文艺有时候被认为是异端呢?"第一条,文艺强调创造性,而创造永远是对平庸的一种挑战",他甚至说,创造性是一种叛逆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家长们也耳熟能详,在家庭教育中将其运用到了极致.前几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就在"赏识教育"横行天下的时候,英国赫尔大学正努力想办法推行"挫折教育",希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变成"心灵上的强者".他们的理论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必须学会应对,而"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受欺负时不会自怨自艾,失败后则能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素质”的论述,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有位好朋友跑来向我诉苦,他的高中生儿子学习遇到了麻烦,要讨教良方. 中午到家,儿子满脸愤怒地说:"我真得给她一耳光!"我忙问:"怎么啦?谁啊?"儿子的情绪很激动,一口气蹦出了好多话:"今天上数学课,老师对昨晚周练的一道题班上不会的人多而生气时,我轻轻地说了一个'靠',谁知被老师听到了,老师的黑板擦子立刻就飞向了我,并让我站起来,整整训话了5分钟.这老师真恶心!"  相似文献   

1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两个概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研究人员有不同的使用偏好.本文通过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论述了"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交互使用.二者都有存在的必要,不过在使用这两个术语的时候要考虑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变"惩罚教育"为"过失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心理耐挫力方面,较之"赏识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形状比较相似的新名词,困扰着教育学者、专家以及广大的读者。该文就这类新名词中的一对"教育产业"和"产业教育",从其修辞学的角度,对二者的本质、划分范围、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二者的产品、二者的特性与特点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6.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想课改、议课改、抓课改是当今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中心工作。要使课改的意识深入人心,保证课改的措施切实可行,必须寻求课改的有效载体,使课改的理论和要求在教师身上附着,这是课改深入推进的基础条件。惟有教师的理论修养提高了、新课程的意识增强了、教育的观点更新了,学校的课改工作才能有所推进。为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辐射,形式多样的师训、师培层出不穷。在这众多的办法与途径中,教师运用教育随想和教育随笔的手段进行教育反思的办法值得倡导。随想可以使教师逐步地用心投入,随笔可以使教师逐步地丰厚深沉。千里之行,…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故事: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在校园内见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可一见面,陶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她,并对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相似文献   

19.
影响"通识教育"实施的"专业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毅 《江苏高教》2007,(2):70-72
本文从高校管理体制、高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专业教育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识教育实施中的专业教育影响因素,提出了实施通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源学、哲学、学科和方法等维度去认识"比较",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依据一定的参照点或框架,遵循基本法则,展开对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事物进行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是具有确证身份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在遵照教育的比较研究的共性下,对民族国家边界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跨国性、跨文化性、跨学科性的学科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