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和“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读”和“练”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方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读”得到位,“练”得充分,并把“读”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读”和“练”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读”和“练”中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都离不开“悟”。读悟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的阅读训练,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思考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有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读”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采用自读、领读、范读、朗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方法有目的的读,不但能结合课文语境深刻领会词语含义.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主旨:而且学生还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于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让语文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让课堂有了实质的改观,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尴尬处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引”、“读”、“碰”、“拨”四字,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孙卫芳 《教师》2010,(34):74-74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动情之后是什么?动情之外还要什么?值得我们深忧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读”的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读”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读”是深入文本、整体感知、语言积累、情感熏陶的有效方法。跳出题海,重视“读”,语文教学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钱拯宏 《考试周刊》2009,(37):73-74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课堂教学.“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改进.只要重视学生“读”的基本训练.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要靠读。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就要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以读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读是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特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确立读的目标、内容与方式,让学生能够与书本无缝隙的接触,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妙处,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发展,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许洁 《学周刊C版》2010,(9):200-2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读的重要性,而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则离不开有效地引“读”。引读教法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加解读、把握文本的深度.能使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感受体味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学习的个体化。与其说让学生高效地“读”,不如说教师高效地“引”。笔者认为,高效率的课堂,恰到好处地引读,也别样出彩.  相似文献   

13.
韦君霞 《广西教育》2023,(14):133-136
本文针对当前以读促写教学设计“浅”“窄”“远”和“僵”等问题,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以读促写教学设计原则,即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设计主题化、作业设计迁移化、学习语境真实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并结合人教版必修三戏剧课文Unit 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阐述核心素养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桃红 《考试周刊》2011,(80):52-52
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和赏析,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作者提出以下教学方法:范读,激美感;研读,感悟美;析读,品味美;赏读,体验美;变读,展现美。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感悟语言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陶冶情感。”以读为本 ,并不是进行机械地朗读背诵 ,为读而读 ,而是要教师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等方法 ,促进学生自主地读 ,从而达到“以读促思 ,以读激情 ,读中感悟 ,读中迁移”的目的。一、以境诱读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 ,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幻灯、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 ,营造读的情境 ,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引起感…  相似文献   

16.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净化心灵、滋养入文、提升境界。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通过“听读”“自读”“品读”“说读”,实施四步朗读教学法,从而把语文的朗读和学生的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行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读”能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也证明,“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既然“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19.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之一。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各种方式,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所谓“引导”,就是恰当的时候点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排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指点阅读有关课文内容,通过再读再思考,去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明确地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改其知,非谓教师滔滔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和点拨。自读会读一课书的“三阶段”、“五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分析如下:第一阶段自读,它包括三个环节:①整体概读;②批划自读;③小组议读。教学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