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乌兰夫是我国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的民族思想,内容丰富、蕴意深刻。在乌兰夫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列宁的民族理论对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乌兰夫是学习和运用列宁民族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乌兰夫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思想和实践,分三个时期,即民族教育的初步普及和发展时期,空前发展和提高时期,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乌兰夫促进民族科技事业发展的思想年口实践,可归结为三方面:按照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技术与群众相结合,广泛吸取、推广群众的先进生产经验,促进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章回顾了乌兰夫对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总结了他在发展民族高教事业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进行的精辟理论阐述,认为这些经验和理论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乌兰夫对创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体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认为重视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注重培养民族地区各种人才是乌兰夫的一贯主张。论述了乌兰夫关于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一系列可贵的思想,指出这些思想对今天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兰夫的民族思想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史以及国际、国内无产阶级民族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得以形成的客观条件;强烈的追求民族解放和发展的民族民主主义理想和抱负、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的精神以及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者,乌兰夫同志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教育的政策。文章对注重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发展民族文化教育队伍建设的思想、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的思想、各民族文化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思想等方面概括了乌兰夫民族文化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乌兰夫自内蒙古自治运动开始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把它当作直接关系到蒙古民族兴衰的大事来抓。他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和医药卫生队伍建设,十分重视民族医学发展和医药人才培养。他带领各族人民开展扑灭严重危害人民生存的鼠疫、梅毒、布鲁氏菌三大疾病的斗争,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扭转了蒙古族人口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人畜两旺”的战略目标。内蒙古自治区防治疾病的成功做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防病灭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9.
乌兰夫同志作为我国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在长期民族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民族经济思想就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仅对乌兰夫同志的民族经济思想及其对和谐内蒙古建设的启示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通过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对蒙古民族及其宗教信仰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因而,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依据党的统战政策,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实施了正确的统战政策,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为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乌兰夫在民族、宗教上层统战工作中做出很多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民族学校分为省定民族学校和其他市县认定民族学校两种。云南省民族学校基础教育发展现状良好,有多样化发展趋势,有的成为地区的文化中心,有的定位于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者,有的则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中学学生的"合法流失"成了当前民族中学发展的重要难题,民族中学优秀学生的校际流动,给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该从提升民族中学的办学质量,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后劲、调整和放宽对少数民族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限制以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教育几个方面遏制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各层次民族教育事业相对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在枝生数占全国同层次学生总教比例与同期少教民族人口比例的差值进行50年的追踪对比,可以看出:中等师范教育发展较好,小学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呈曲线变化,职业教育发展严重落后于形势的需要。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努力实现民族地区2007年基本“普九”;关注中学教育,重点办好高中;职业教育要有新突破、大发展;民族高等教育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最好途径。该研究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为例,从三维的角度分析制约可持续发展因素,探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天津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兴办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的教育,相对于其他阶层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最先觉醒,故能自觉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之中。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的开办,对促进妇女解放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恕考察了所处时代中的妇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妇女解放思想。他的著作涉及了男女婚姻自由、女子缠足、兴办女学、严禁娼妓以及封建社会中对男女道德评价的二重标准等问题。他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他的生活经历促成了他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和当时的维新派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了女子意识的觉醒。虽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他妇女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青海藏民族聚居地区H州G县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态度积极,但是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展现出形式化和空洞化的实然样态.原因在于,当地教育部门的态度不积极,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明晰.从文化危机理论视角,提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目的的综合性、主体的多元性、资源的多样性、形态的灵活性和评价的主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