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其先进的教育和成果在世界颇具声誉.教育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想,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也是德国大学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德国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其先进的教育和成果在世界颇具声誉。教育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想,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也是德国大学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核心。它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一所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对大学至关重要。它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素质提高,立足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办学思想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指导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我们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时时、处处、事事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来衡量学校的工作、校长的行为、教师的言行。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享有"北蔡南马"美誉的两位留德学人蔡元培和马君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担任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大学校长期间,学习借鉴并倾心践行德国大学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为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概括总结了两人目前仍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理念的潜在核心,从教育目的、办学方针、教育理念、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方面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所包涵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底蕴,并进而阐发其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必须体现在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上,秉乘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就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前提,创设新的教育体系和新的办学思想,构建符合市场和用人单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强学校自身的竞争能力,实现办学主体的市场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根据学校的传统文化沉淀,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2009年,我提出了"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学校的管理中,是指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职工的独立性、创造性,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教学质量卓著,得益于全校干部教师在办学思想上形成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并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中,努力把办学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坚持以教育价值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逐步确立了更加符合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但是老年人对于教育与日俱增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老年教育管理方面的缺失显现出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是亟待我们急需解决的。一、树立正确办学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老年教育办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面对18世纪德国大学的糟糕状况,19世纪初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Humboldt,1767~1835)从其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并在一些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筹建了柏林大学,通过国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19世纪的德国大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简单的"双元制"模式和独具特色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更在于其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本关怀、理性光芒和社会责任意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若干启示:提升"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人本教育"理念统摄下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认为,"三全育人"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系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优化内部课程体系以及完善学校育人模式等系列层面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三全育人"基本理念指导下持续推进组织育人模式创新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命题之一,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适应了时代要求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文章通过对现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三环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体系——以校内实践为基础,体验感知;以校外社会实践为中心,强化践行;以网络实践为重点,增长才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有机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多元互动的教学理念,强化了德育教育主体性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与“两课”同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相通或相近的地方。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人文教育起基础性作用,“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这为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融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两课”教师的人文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两课”教学中、加强“第二课堂”的人文氛囤、开设人文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实现人文教育与“两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批判地指出了传统教育理念脱离生活的弊病,构建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远离生活、封闭式管制、习惯性干涉等误区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艺术概论>是概括论述艺术基本理论的一门课程,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也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教育,因此,作为该学科之一的<艺术概念>课程,必须以"以人为本"的视野正确认识艺术理论教学,注重采用"授之以渔"教学方式,着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质疑、鉴赏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9.
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反映出其对于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活即教育”内涵的探讨,阐明了其与“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坚持活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扬长”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是“扬长”教育的终极追求。“扬长”教育着力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内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评价理念是构建“扬长”教育学生评价模式及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