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干旱是丘陵旱区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底墒和生育期模拟降水,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耗水量的增加,分蘖、根系增多,籽粒产量也随之提高,丰+丰的生产率为1.28,旱+旱的生产率仅为0.75,分析还认为不同土壤水分,不同耕层根系有明显的差异.0~40cm土层根量最多,占总量三分之二,40~200cm土层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收获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史上有典型代表性的8个春小麦品种:克强、克壮、克旱6、克丰2、克丰3、新克旱9、克丰4、克旱16,结合高产、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分析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特点及源库关系.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代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各自适宜的密度条件下产量是递增的.克强、克壮、克旱6号、克丰2号、克丰3号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率增加,适宜密度为650万株/hm^2,新克旱9号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增加不明显,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克丰4号。克旱16号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明显增加,适宜密度为800~900万株/hm^2.粒叶比、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表明,克强、克壮、克旱6号的粒叶比、收获指数高,但产量不高,克丰3号、克丰4号、克旱16号产量高,粒叶比、收获指数也高.表明收获指数高,产量不一定高.但产量高的品种却常常伴随着较高的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为了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春小麦根系生长特点,选用3个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根鲜重、根干重、根体积的变化以及地上部生物产量、株高、产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的根系生长动态变化差异较大。抗旱类型小麦与喜肥类型和耐湿类型相比,抽穗期的根鲜重和根干重达到极显著水平,根体积达到显著水平。小麦根体积、根干重等的变化呈单峰曲线,根干重的最大增长速率克旱18号明显大于克丰3号和克涝4号,分别为0.0154mg/d,0.0067mg/d,0.0058mg/d,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不同品种地上部分与根系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即克旱18号的生物产量、株高、亩产明显高于克丰3号和克涝4号。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产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筋品种克97—831产量显著高于强筋和弱筋类型,分别较克旱19号、新克旱号、克90—99、龙麦26高出21.6%,20.66%,18.7%,30.5%.产量构成因子中以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关系不同。绿色旗叶面积始花期达到顶峰后,下降陡度小,灌浆速率大,且持续时间长,利于有效同化产物的转化。收获指数对籽粒增重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0.0,3.0,5.0g/L NaCl胁迫下的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均达到极显著;在0.0,3.0g/L NaCl胁迫下,只有千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3.0,5.0g/L NaCl胁迫下,只有实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实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而千粒重的直接效应则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32个品系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分蘖成穗率、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7个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3.0,5.0g/L的NaCl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均达到显著,而其它4个产量因素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偏回归关系则未达到显著.7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对比方法研究了轻壤土质夏闲期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小麦生长中后期较为干旱的年型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的小麦产量以全耕层深松〉隔行深松〉浅旋灭茬〉免耕〉传统耕作.水分利用效率则以全耕层深松〉隔行深松〉传统耕作〉浅旋灭茬〉免耕;明确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0~100cm、100~200cm土层在不同生育期的贮水量及不同生育时段的耗水量。  相似文献   

9.
对新乡市四区六县(凤泉区、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获嘉县、原阳县、封丘县、延津县、新乡县、长垣县)的各种土壤类型田间持水量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质地土壤的耕层(0~20 cm)田间持水量不同,砂土田间持水量范围8.45%~11.30%;壤土田间持水量范围11.49%~26.90%;粘土田间持水量范围24.83%~32.53%;2.相同质地土壤不同层次的田间持水量也不尽相同,砂土20~40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7.23%~9.57%,40~6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9.88%~10.71%;壤土0~2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14.84%~25.78%,40~6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11.49%~26.90%;粘土20~4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24.83%~27.80%,40~60 cm土层的田间持水量32.16%~33.12%.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刘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效分析结果得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穗部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及穗粒数,最终表现增加产量。籽粒品质分析得出,施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的效应均很明显,通过数学模拟的产量目标函数氮肥效应方程,进而得出在焦作地区适寅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kg/666.7m^2。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施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了黔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草本群落阶段、藤刺灌丛阶段、灌乔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下降,到顶级群落阶段仅为0.9492 g/cm3;20~40 cm及4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逐渐升高,但0~100cm土层平均容重逐渐降低; 0~20cm土层含水量逐渐升高,顶级群落阶段明显高于其它阶段;20~40锄及40~100cm土层含水量随植被恢复演替呈总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1999—2004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旱3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抗旱性突出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93577),穗粒数次之(0.74201),干粒重最小(0.49476),洛旱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稳定干粒重,充分发挥其丰产性能。该品种的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与对照相当,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或大于1,在5250~6000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超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4号和一般品种新克旱9号、 东农7742、克涝3号为试材,综合考察其冠层形态结构对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超高产品种克丰4号较其它三个品种一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单株小麦酌生物产量和粒重相对较低,但单位面积上群体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经济产量分别提高41.7%、47.9%、54,7%,单位面积上的旗叶干重分别提高3.9%、65.8%、44.6%。  相似文献   

14.
对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分布上不同地貌棉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呈下降趋势,冲积扇、扇缘、冲积平原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为0~20 cm20~40 cm40~60 cm;(2)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中C/N为4.39~16.12,C/N在0~20 cm土层最高,在40~60 cm的土层最低,冲积扇、冲积平原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扇缘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以沙地云杉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三种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3种林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硝态氮、树脂磷总磷及全钾含量季节性动态特征.为沙地云杉土壤养分季节动态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郑单958高产栽培密度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郑单958密度技术效应系统研究,密度与产量回归方程为:Y=0.296x-0.002x^2-0.885,干物质积累、根系伤流液与生长动态密切相关,又受密度大小影响.在每公顷产量1.1万公斤以上的栽培条件下,郑单958适宜密度为7.5万株/ha,适宜叶面积系数为5-6。  相似文献   

17.
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0个旱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沪旱15的单产最高,中旱221、赣农旱稻1号、绿旱1号产量分别位于第二~第四位,且与沪旱15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焦旱1号、津原85、旱糯2号的产量分别位于倒数第三~倒数第一位。其中,赣农旱稻1号和绿旱1号生育期、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666.7m^2、秧龄40.96~42.74d、插秧密度1.55~1.87万穴/666.7m^2、施纯氮16.47~17.43kg/666.7m^2、9.1~9.3叶龄时喷施多效唑,并求得其高产最佳产量结构及对单因素、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使用微根区管成像观察技术辅以根系扫描成像观察技术,结合winrhizotron2007b root measurement图像分析系统,对烤烟根群结构和其他各项根系生长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根系主要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组成,63.4%的根系直径小于1.5mm;烤烟根系的生长在移栽后50 d前以根长延伸为主,移栽70 d后则以直径增粗为主;烤烟根系干物质量的增长在移栽后50-70 d和70-90 d出现两个高峰;烤烟根长密度在土壤中的分布,因纵、横方向和土层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烟草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30 cm以下仅有少量分布,呈"干"型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FG)、林带改造(SF)和柏木纯林(PC)4种模式0~4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在干筛处理下,4种模式的柏木人工林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以>2 mm为主,含量为48.07%~74.74%,而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带改造,20~40 cm土层表现为柏木纯林显著高于林窗改造和林带改造.(2)在湿筛处理下,0~20 cm土层>2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表现为林带改造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林窗改造,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表现为林窗改造显著高于疏伐改造与林带改造.(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0.56~1.77,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在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窗改造.这表明,改造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特征,本研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