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训练学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及速度和用率进行研究。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呈高度相关关系,助跑速度越快则成绩越好;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运动员专项力量、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运动员三级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与助跑速度利用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于军  曹军 《中华武术》2005,(12):21-22
三级跳远是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上,沿直线连续向前进行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一个田径项目。其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统一表现特别明显。没有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就不可能掌握正确合理的三级跳远技术,而高度发展的专项身体素质则是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三级跳远是沿直线助跑后,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运动项目。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的垂直速度、动作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距离、比例等多种因素。诸因素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成绩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教学训练和比赛的一定阶段内,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一般不会  相似文献   

4.
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的身体训练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他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特别是田径运动中的三级跳远项目,它要求有快速的助跑,起跳时要承受巨大的负荷。所以,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提高三级跳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 ,往往与专项素质和技术动作密切相关的。三级跳远成绩是以三级的远度来计算的 ,因此 ,要求运动员在助跑中不仅有一定的速度 ,而且还要有相当强的腿部力量 ,所以在三级跳远训练中 ,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着重探讨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力量两方面的训练问题。1 提高助跑和三跳中的速度1.1 助跑方式的选择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 ,将最高速度尽可能地保持到最后的跳跃步上 ,是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在跳远中有匀速加速和积极有力的两种不同助跑节奏方式 ,三级跳远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  相似文献   

6.
跳跃运动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四个项目,各项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在选材上也各有所侧重。但跳跃运动都以腾越垂直高度或水平距离为目的,同属爆发性用力的灵巧项目,技术结构皆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组成,对运动员的速度、快速力量、灵,了性等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呈高度相关关系 ,助跑速度越快则成绩越好 ;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速助跑、低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是“跑跳型”技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也是现代三级跳远运动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方法,得出助跑和起跳能力是限制三级跳远选手创造佳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在三级跳远项目中,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三级跳远技术的连续性直接关系到三级跳远的竞技成绩,而通过运动训练手段提高其助跑节奏及行进间速度,并使其在跳跃过程中减少能量损耗是衡量三级跳跃技术的关键,同时也是目前三级跳远速度训练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玉峰 《中华武术》2013,(11):34-35
三级跳远项目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的田径项目,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统一表现特别明显。没有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就不可能掌握正确合理的三级跳远技术,而高度发展的专项身体素质则是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一、跳跃类项目的项目特征和体能特点跳跃类项目主要包括跳远、三级跳远和跳高。每一个跳跃类项目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但是灵敏、速度和力量是优秀跳跃运动员共同的基本特征。跳跃项目属周期和非周期混合性运动,要求具备爆发力、速度、柔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跳远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包括速度、快速力量和爆发力等,在技术方面注重培养快速、积极、准确的助跑和积极有力的起跳动作,腾空的动作则力求简单自然。  相似文献   

11.
颜志龙 《中华武术》2009,(11):15-16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它是在快速助跑以后沿着直线完成三次跳跃动作。就力量来说,三级跳远踏跳腿落地时,支撑的运动器官特别是脊柱承担的负荷,超过运动员本身体重的5~5倍,因此,要求三级跳远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复杂,运动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运动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好技术动作,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以速度为核心,提高第三跳远度的方向进展,表现为助跑速度快,动作幅度  相似文献   

13.
三级跳远是人体在快速助跑中,以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三种形式,连续完成三次高强度跳跃的运动项目。它是一项需要速度、力量、爆发力、协调能力的项目。优异的三级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运动员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稳。就是说,要用一种适合自身条件的稳定的步长和步频来跑,才能准确地踏上起跳板起跳。第二,要想跳得远,还要有较大的力量和爆发力。跑得速度越快,所需要的力量和爆发力也越大。第三,要在快速助跑下、连续完成三次跳跃,跳跃中的身体平衡和控制能力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完成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在助跑之后连续完成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与其它田径项目相比,其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较高。因此,学习和掌握三级跳远技术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一、建立三级跳远技术的正确概念(一)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2.  相似文献   

15.
三级跳远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的情况下,连续完成单脚、跨步和跳跃三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并在跳跃中不断地改换腾空阶段和支撑阶段。三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第一跳对后两跳的影响更为直接。任何一跳的失误,都将影响三级跳远的节奏,而没有合理的节奏,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时,支撑运动器官的负荷,要超过自身体重的5倍以上,最大的可能达到1000公斤。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不仅要根据技术要求,掌握好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每一跳着地和再起跳、空中平衡和合理的跳跃节奏等基本技术,还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速度、快速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放松能力。如果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得不好,而过早地参加比赛,不仅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而且还会造戍伤害事故。有些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像跳远那样跳得比较高、比较远,而第二跳却不能腾起,只是被动地向前迈一步,仅仅成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这是初学三级跳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助跑速度强化训练助跑速度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运动成绩的动力和保证。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约60%取决于动作速度,因此助跑速度训练应放在三级跳远训练的首要地位。在安排速度训练时,要重点抓住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最佳时期及所需要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助跑及平衡方面入手,分析国内外三级跳远技术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对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助跑速度与成绩呈高度相关关系,助跑速度利用率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以及维持身体的平衡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田径运动中的跳远及三级跳远项目,其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运动员助跑的速度。大量的科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如果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达不到10.5米/秒时,那他便无法问津世界纪录,创造出优异的比赛成绩。因此,跳远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助跑速度,并形成一定的节奏特征。 一、造成助跑速度减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高,技术动作复杂,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高度统一的项目。该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平衡等多种能力。因此三级跳远项目的技术动作一直在演变。从最初的高跳型变成平跳型,现在又出现由平跳型向跑跳型方向发展的趋势。中学生运动员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过渡期,力量和速度都有待提高,如何科学合理地发展这两方面的素质,是提高中学运动员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其运动水平。本研究以2009年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为例,分析了前8名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跳次的倒2步步长、三跳比例以及重心速度、角度等技术特征,以期为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为指导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