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宋晔 《教育研究》2005,26(8):48-52
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职业人和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其构成要素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和发展完满。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幸福,是教师幸福的重要构成,具有精神性、内生性、关系性与理解性、创造性。具有专业幸福的教师是关怀生命的教师,具有阳光心态的教师,以教育为事业的教师,具有专业自由的教师,富有创造的教师,追求专业持续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人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创新性的表述,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教师观的主要内容。从新时代教师使命观、新时代好教师标准观和新时代教师发展观三个维度进行探析,有助于把握新时代党的教师观的深刻意蕴。教师使命观是对教师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新时代教师承担教书育人、正确引导学生和为党育人的使命;好教师标准观是对教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更严格标准的确证,新时代教师具备德才兼备的学术和道德品质;教师发展观是对教师发展环境和路径的探索,新时代教师应该在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终身学习和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权威是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师权威抑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权威在发展变化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新课程的实施,反思教师权威,有利于重建教师权威新理念,发展教师权威,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教师角色的审视有助于教师形象的确立。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隐喻性的教师角色在淡化,工具化教师角色遭到不断批判,专业性教师角色正在逐步确立,而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是期待中的角色。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师形象的确立对教师身份认同和价值实现更有意义。教师应是一个知识形象、专业形象和示范者形象。  相似文献   

7.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不同的教师管理理念和策略导致不同的结果。传统的教师管理忽视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而发展性教师管理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将它看作是学校教师管理的使命和核心。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发展性教师观,建构学习型教师组织,实施服务式领导,运用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栋 《宁夏教育》2014,(5):70-70
有人说,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就是具有责任感和认真精神。何谓教师的责任感和认真精神呢?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判断,认真精神是教师对工作付出的程度。教师的责任感和认真精神同时反映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应该永远遵从的工作原则,更是教师对待自己工作的终身理念。  相似文献   

9.
教师道德是随教师身份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职业道德,在本质上是教师掌握职业生活的一种方式。教师道德自主发展就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和职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道德自主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点——教师的价值,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薄弱点。人们一般以教师工具价值的实现作为教师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但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却没有得到关注。教师的工具价值和生命价值究竟怎样结合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价值?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工具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关系,希望能对教师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教师精神需求,是因教师的主观欲望需要而产生的,为维持自我精神世界存在和发展方面的要求,它表现为教师从事精神生产活动和追求精神享受,是被激发和被调动的教师潜能的诱因。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关注和重视教师精神需求,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对教师精神需求的把握和引导。教师的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格平等、沟通、知识获取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关注教师精神需求,既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教师业务水平和良好的素质是来源于哪里呢?一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二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和管理。教师本身的素质是来源于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教课过程中自身的积累,但是这种积累不能确保每位教师在以往的学习、工作和教课过程中都均衡,所以总会出现教师水平有高低,素质有上下,业务能力有区别。通过对教师培训管理可以逐渐消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使教师在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有全面的提升。本文针对教师培训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教师管理的制度和规定,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各学校对教师培训管理提供参考理论。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通过接受教育和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和经验,体现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等方面。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其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职责范围内应做之事,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上。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即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知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216名幼儿园教师和49名园领导的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自主权意识。虽然教师期望能够在课程与教学、教师评价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在实践中,教师仅仅在课程制定上具有一定自主权。教师的学历和年龄与教师的自主权意识和期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领导管理模式与教师群体文化都对教师自主权现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声望和信誉 ,是教师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它对于教师、学生和周围的各种关系起着巨大的激励、教育和协调作用。教师要树立威信 ,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 ,客观方面要形成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主观方面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处理好人际关系。教师要想牢固地保持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 ,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教师专业化有过分强调外在的技术规范倾向,因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承载体——教师作为生命的主体价值。因此,把生命化教育理念引入教师专业化中、培养生命型教师是当今教师专业化的当务之急。生命、超越、幸福是生命型教师的三个品性,教师专业化在向生命型的转向中,要还教师自由和教学主体性,允许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创造。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主动参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培训的根本办法是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文章论述了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教育叙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促进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师观是建立在近现代技术理性基础上的,后现代教师观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解构。后现代对教师应然的角色进行了确证。后现代教师观是对教师精神的重大解放。教师在引导学生成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人性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通过日常工作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同事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职位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指导新手教师,并在管理层和教师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发展教师领导力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改进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教师领导力,应优化学校管理环境,提供政策保障,转变教师角色,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有效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改革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流行的各种理念,是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反映。从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看,主要经历教师训练、教师发展和教师学习的演进,在此过程中,教师分别是客体、主体及完整的人。从这些理念的发展变迁看,其既能够为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