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即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认知矛盾、认知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数学思辨。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意向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而认知和意向是组成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要素。小学数学教学要顺应"认知和意向的发展"规律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能为学生的认知意向和发展提供教育载体与素材。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近年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抓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把生活问题带进课堂,努力使静态教材动态化、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梳"、教师点拨"理"、练习中"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自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田英 《考试周刊》2014,(46):84-84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认知规律,辅以故事、游戏、竞赛、儿歌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章建跃博士指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要建立在如下三个基本点上: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其中,理解数学是指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理解学生是指对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理解教学是指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三个理解’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数学教学过程总是充满了矛盾,如教与学的矛盾、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的矛盾、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内容的矛盾等.有矛盾才能有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的教学和数学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实验资源必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数学实验教学要重视教科书与实验手册的有机结合;数学实验室的建设要有"数学味";数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实验室的使用要依据学习内容而定;数学实验教学对教师自身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通过"观察-操作-概括"、"自学-讨论-发现"、"示范-理解-创新"来提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把储存在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整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数学知识链和知识体系.它是有机的、动态的并且具有新的"生长点"的知识板块,具有灵敏反应的智力特性,运用它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自我努力和教师指导培养的结果,在数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重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链"和新衔接的认知结构,使新的认知结构不断巩固完善.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遵从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教学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的敏感时期,数学教学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规律.探索由具体到抽象的体验式数学教学模式遵从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2):61-62
<正>"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新教材提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生"——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以"认识周长"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联系好学生生活实际,在"趣"字上下功夫,在"激"字上求策略,充分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趣",使学生学习有良好的动机和不竭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轻松、学得全面。  相似文献   

16.
<正>1.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有效的数学情境应遵循目的性、趣味性、问题性、真实性、数学性和短、平、快的原则。情境的内容要与知识点相吻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适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情境。情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徐汉广 《广西教育》2014,(41):40-40
正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过程。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入手,分步骤、有计划地转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简单的认知走向深刻的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一、由题论理,把握本质规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规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概念认知过程,以"生活模型"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过程,以"体系建构"为依托,努力构建具有"数学内涵"的概念认知课堂,才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教师由于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甚少,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建立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理论体系,探索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的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案,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阳光、自信、乐观、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