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普通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以及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与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课程论、系统论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提高为中心来统摄课程结构板块设计的思路.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板块进行系统的设计,从而构筑体育课内教学(常规性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拓展性课程)、校外体育活动(开放性课程)等三个板块共同组成的体育课程整体结构.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培养兴趣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前提,掌握技能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发展特长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终身锻炼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这4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为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目的,研究还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4+4模式"与"1+1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具象化诉求,从而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和体育文化、体育科学、知会体育技能、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大学生体育智慧,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最终目标,选择适...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学习成效理论为前提,针对中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制适用于中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工具,构建了一套由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从学业挑战度、合作性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出发,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水平,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工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仍旧依附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劳动中"发展"与"补偿"的理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价值取向两个方面着手,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分析了普通高校球类项目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进程的实践,认为必须要改变以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球类项目教学模式,为以"体育欣赏、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的球类项目教学目的服务,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普通高校球类教学的"多媒体—分组比赛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以教学任务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问题。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以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就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延长体育课程开设的年限,制定手段与方法统一,运动与护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学大纲,把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种功能,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协调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如何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更好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接轨,尽快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田径类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对2011年版韩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翻译和整理,并从共同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设置及成就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明确体育课程的价值,突出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以价值引领目标和内容的理念构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领域-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成就目标”四级纵向贯通的结构体系;注重创意与人性理念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等所有领域中的贯彻和渗透。但也存在体育课程核心教育理念与内容不明确、安全教育缺乏的问题。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学校体育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重新确立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尝试构建体育课程价值引领目标与内容的结构体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渗透于体育课程的全过程,并加强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现在拓展出的高校体育课程小型化只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类不是全部,它解决三个问题——特定目标、特定内容、特定的组织形式,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课题的重要观点是改变以往的体育课程单一化倾向,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个性化与多元化。寻找和高校相适应的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多元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对课程体系的研究不仅对课程设置本身有一定的指导、参考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体育课程设置,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等方法,比较了我国与国外体育课程设置的差异,同时分析了我国在宏观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我国课程设置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是一种崭新的思维理念 ,提出了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即 :课程改革思路的多视角特征 ;体育课程结构多样化特征 ;体育课程形式开放化特征 ;体育课程资源拓展性特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贯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强身健体作用的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脱胎于重视体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并与之并驾齐驱,20世纪加年代开始出现二者融合的趋势,新体育课程观应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育课程观。其理念对促进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29-1532
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推动了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变革,2001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这场变革的标志和产物.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体系的得失,并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构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从时代背景、门类划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3套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基本要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2004年颁布的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具有突出人文课程地位、主干课程"领域"化、目标认识深入、教学内容更新与拓展、评价手段与方式多样化及教学手段信息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图从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标等内容入手,结合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初步设计了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方法是: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优化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现状及体育开展好、差两类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较好的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设计较合理,反之亦然。总体上两类学校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缺乏科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对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依据、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研究表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个性化课程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检索法、比较法对海峡两岸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大陆与台湾在培养目标与修业年限上基本一致;课程体系架构大同小异;课程门数均为多元化、弹性化;课程内容各有突出之地,但都具"六性"的特点;台湾在课程设置上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进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反复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初步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是新“课标”由目标理念向操作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课程模式多元化,要以单元为基础,构建模块组合;以新“课标”为母体,构建子项模式;以新“课标”为依据,完善结构体系;以模式为中介,超越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