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7,(1):115-120
激愤杀人作为一种特殊样态的杀人行为,古已有之。成立激愤杀人应当同时满足起因要件、主观要件、时间要件以及结果要件。作为司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激愤杀人的法定化既存在着深刻的理论根据,也面临着真切的现实呼唤。将激愤杀人纳入现行刑法,宜依循条文修改结合立法解释的路径,对故意杀人罪的条文作适当调整,并通过立法解释规范激愤杀人行为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变法受挫之后,隐退江宁达十年之久.其内心仍存激愤。在此期间写了大量律诗、绝句,景中融情、咏物寄情、直抒其情,以排解胸中不平之气,表现了诗人孤愤、痛苦和不甘失败的情绪,形成与为官时期政治诗全然不同的寓激愤于恬淡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踏着悲剧氛围走来的。殊途同归的悲剧主题首先源自女性书写者的创伤记忆和女性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所积淀的心理痼痰。女作家们以女性所特有的尖锐、激愤与性别意识,叙写了在社会变动和个人觉醒中的女性生存处境,敏感地表现了知识女性在奋力挣脱旧式的人身和精神锁链的同时又陷入新的异化状态时面对的痛苦、绝望的抗争等复杂心理状态。女作家们以悲悯的目光和强烈的自省意识,揭示了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其生命意识主要缘起于悠久深厚的楚文化熏陶,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激发,生机盎然的自然界陶冶,滥杀无辜的悲惨情景激愤,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和西方多种文化的深刻浸润,以及民族精神衰退下的生命焦虑。探讨沈从文创作的生命意识缘起,可以揭示沈从文创作的重要意义,梳理沈从文创作的基本构架,挖掘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致远的“仙道”剧四种,是以宗教超世的题材再现当世的内容、凡尘的情事,表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尽情发泄对现世积淀已久的怨府.发表对人生的宣言和哲理,谱出激愤凄厉的时代旋律,奏响怫郁不平的人生音调。并非以宣扬道教教义为归旨,而是将道教意象和创作意象相交结,进而作家思想感情的渗透力产生主导作用,使宗教意象转化为具有人性美的文学意象,仙道事迹虚掩其外,世情世态实寓其内。  相似文献   

6.
泄愤事件是群体激愤情绪表达的直接结果。群体负性心理从同情到不满到怨恨,最后演变为激愤。同情是心理平台、不满是基础心理、怨恨是关键心理、处置不当是外部力量构成了群体负性心理的演进机制。行为主体的正义感、逆反心理、发泄心理和表现欲是心理来源,暗示与感染、顺从与模仿是演绎途径构成了激愤情绪从个体到群体的扩展机制。以现场管理为关键、以民主公正为原则、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执政理念提升为根本、以魅力型领导为权威、以心理攻势为主要手法、以民主协商对等谈判为途径,从处置技术、制度建设和执政理念等不同层面共同形成群体心理的阻断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在洛阳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涵盖迎送离别、往来唱和、园林集会等各方面。其在洛阳的迎送离别活动相对较少,情绪变化较大,大多比较激愤;往来唱和活动大多发生在他政治比较失意的时期,和友人唱和时,除了述说自己的苦闷外,还有谋求政治上发展的意图。刘禹锡在洛阳主要以参加裴度和牛僧孺的宴饮集会为主,由于和两人的关系不同,所以在和两人的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与盛唐诗人明朗昂奋的精神共性、中唐诗人信心不降又期望中兴的心理趋向比较,晚唐诗人明显地表现出由执着激愤到感伤忘世的心态走向。这种心态作用于诗,便使他们的诗歌创作从广阔的社会现实收敛到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日常生活情趣的抒写。无论咏史或抒怀,都表现出明显的感伤心态。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创造的奇幻梦境,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对其主旨的理解,最具权威性的一种是语文教材和教参的观点: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诗中“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思想中消极的一面。但笔者认为,该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激愤情绪,激愤之余,“伤感”的成分是有的,但并没有放弃理想,逃避现实。  相似文献   

10.
由杭州赴密州途中,是苏轼一生中写词密度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些词作集中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和人生态度,表现了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补外后的失意、不满和激愤之情。而这种典型的“贬谪”心态又基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使至塞上》的颔联在“背景—意义”和“语言—意义—背景”两种阐释模式下分别有抑郁和轻快两种不同的情感指向,指出支持“激愤抑郁”说的“背景—意义”阐释模式忽视了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可能存在的多重关系,“激愤抑郁”不是唯一答案,而支持“轻快”说的“语言—意义—背景”阐释模式,从艺术风格到时代背景再到创作心理,都确定了“单车”“征蓬”“归雁”的轻快、乐观的情感指向。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意识直接决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姿态,内在地影响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明,高校教师课程意识在整体上还不够强,其中主体意识最为薄弱;不同性别教师之间、不同学历教师之间、不同科目类别教师之间、不同类别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性质教师之间、不同学校层次教师之间、不同教龄教师之间、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课程意识存在着显著差异。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仅应注意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贾谊的《吊屈原赋》通过比喻,把屈原的高洁、正直、才能与奸佞小人的贪婪、卑鄙、庸碌相对比,表现了自己的“追伤”、“自喻”的激愤之情,突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混乱。从内容和形式上,这篇赋有着明显的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同时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容易看出,数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数感培养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数感的内涵及培养策略开展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的艰难身世和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中的记叙无论是似水如银的月光、淙淙的流水……还是热爱、哀怨、激愤的人物复杂情怀都和《二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在面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奋力反抗。但由于两位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个人创作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她们笔下女性体现的生存意识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表达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产生千变万化的原因和语言使用习惯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其所表达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从而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组成文化意识。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文化意识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各自文化的差异对双方交流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来探讨中美文化在个人和社会的对比关系,从而使双方的交流共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各自鲜明的体育文化特征,西方古代社会是一个宗教社会,体育意识的表现为人格欢乐,体现了人格意识与社会道德,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而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则表现为礼仪这个主题,具有善良、审美理想与宗教意识的宽大心灵.  相似文献   

19.
刘臻 《语文知识》2012,(4):19-20
与传统"追星族"在作品基础上所生发的对于技术性明星的单纯仰望不同,网络传媒时代的粉丝行为往往表现为对家族情结的迷恋、平等对话意识的加强、本位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深化等。而网娱粉丝在通过网络平台塑造了自身的集体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同时,也在相应的层面上表现出个体理性的失落和自欺。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 梁梁,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系企业中层。因与丈夫离异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而对他心怀愧疚,所以平时对他常有纵容之处。梁梁在学校话不多,各方面表现一般。但令老师深感头疼的是,他只要与同学产生摩擦,就很容易激愤,常常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