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于大学本质的哲学反思,它在遗传与环境中发展。纽曼是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也是英语世界中第一个从理念角度审视大学宗旨的学者;弗莱克斯纳是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弘扬者,是美国现代大学理念的代表。弗莱克斯纳教育理念是纽曼大学理念在美国特定社会环境中的适应与改造。比较二者在大学本质、大学与社会关系、大学职能、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等方面的异同,对于重申知识的理性价值、形成多元价值整合的大学理念以及转变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中重实用轻人文的倾向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当前,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培育校园文化品格。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大学文化发展的方向,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创新教育体制和机制,增强大学文化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环境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环境文化是关于大学环境的价值理念、存在形态、心理认知等文化要素的总和,其内容主要有学校的地理环境、规划与布局、校舍建筑、校园人文景观、文化传播设施、生活设施、绿化美化等。大学环境文化具有陶冶性情、历练品行、培养情趣和激发潜能等隐性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1.大学精神和校风、学风的养成 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也是影响和指导大学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究型大学集创新、研究于一体,是“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新兴大学。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治理体系与学科体系3个维度分别呈现将创新精神融于人才培养,以全新理念涵育治理体系,以特色学科凝聚特色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文化涵育也面对良性环境难以形成、新旧价值理念冲突与内生动力不足3个实践困境。为此,助推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常态化的文化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涵育环境,坚持持续性发展本土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尊重自然、永续发展理念,是现代生态文明的哲学渊源。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障碍。推进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网络与教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大学管理传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厘清环境、文化与大学文化概念的基础上,从价值确定、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归纳和分析了大学文化的治校途径,最后从大学使命文化、大学章程文化、大学环境文化三个层面阐述了大学校长如何文化治校。  相似文献   

10.
张夏 《高教论坛》2014,(12):101-103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丰厚深邃的精神内涵,可以被有效吸入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对弘扬爱国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健全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学教育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视角,探索其融入的必要途径,对丰富校园环境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与当代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大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价值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观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其本质与大学文化并行不悖。然而,一直以来公共关系理念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的运用大多体现在管理层面,这不仅与大学文化价值相去甚远,而且加重了高校科层化、行政化的态势。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共关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可以更好地诠释和塑造我国大学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积淀的价值、规范、信任等行为范式和理念信仰就是大学关系文化.关系文化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德育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大学关系文化中的关系网络与信任对大学德育工作及大学德育环境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关系文化在德育中的功能,以及社会资本理论对大学关系文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胜 《江苏高教》2012,(2):12-15
"史上最牛的毕业证"的网络报道表现出大学学术价值取向,而"24岁女孩任大学副院长"的报道则折射出现代大学价值取向的多重性,两则报道共同描绘了现代大学价值取向传统意蕴与现实价值博弈的现象。大学价值取向传统意蕴突出表现为维护知识权威、自由自治以及批判反思精神,但受到官僚主义、市场行为以及偏执科学理性等价值观念的冲击。现代大学价值取向就是应在这博弈中进行理性选择,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在批判理性中引领社会进步文化及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正在悄然兴起一个大学文化研究思潮。研究的重点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以及大学文化基本理论,这个思潮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一所大学学术特色的生成,固然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从根本上讲,大学特色的生成与大学领导者及学者对学术观念、学术理念、教育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国时期,私立南开大学学术特色的生成便与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及学者何廉等人的识见关系莫大。本文试图对此教育现象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精髓,是建立在大学群体价值认同基础上持续影响大学群体的人生选择、价值方向、人格优劣、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的深层主体文化。高等学府的发展战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学术规范、教研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无一不受到大学文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改变目前存在于大学中的功利化、庸俗化、行政化、学术腐败、"犬儒"主义的行为方式等不良文化倾向,就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学人为主要载体,从大学人文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入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环境布局等被称之为大学文化硬实力,是建设、发展大学文化的现实基础,而教学理念、价值追求、精神气质等被称之为大学文化软实力,直接决定了大学的潜力、品位以及声誉。目前,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一定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进一步使大学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回顾中山大学2000年开展的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中大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并结合大学文化的实践,探讨大学文化建设在建设现代大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管理制度、人文环境”就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学的管理要着眼文化的内涵,大学管理的创新要基于大学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研究如何培养大批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时,我们不仅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创新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近代大学由旧入新、成为现代大学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校长进行了多样化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大学的面貌和基本理念,确立了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这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确立继承、批判或改造的态度;在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之间作出恰当的定位;在大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进行取舍和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20.
王晴 《中学教育》2010,(10):15-19
转型性社会背景下,中西文化间的交流日渐密切与频繁,这为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当前的教育改革应充分重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的因素。本文尝试揭示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对基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改革进路从宏观理念、中观制度和微观过程三个层面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体制、教育评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六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