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视野格局,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的实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在思政言思政”的弊端,深度融合美育与德育,通过以美促知、以美怡情、以美塑行,实现美育与德育相互增效,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2.
<正>公共艺术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其中包含的音乐、美术、文学、影视等艺术教育既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也具有显著的德育价值。以彰显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价值为核心,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实现二者协同育人,是德育与美育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场域广泛延展、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于思政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二者协同,需要学校通过理论研究理清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玉娟 《天津教育》2023,(27):135-137
<正>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对美育与德育作出了重要强调,体现了教育事业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追求;2020年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在小学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主动融合美育与德育,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道德、有创造力、有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德育分析美育和德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美育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美育应该是德育体系中的灵魂。年轻的学生们纷飞的思绪、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都是生命中最优秀的特质,这些特质正好与美育的特质相契合,因此加强学校美育势在必行。高职班主任可通过营造以环境美为中心的班级文化、渗透美育因素的主题班会,来实现美育德育化.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心灵。  相似文献   

5.
以德为基,将德育融入并融通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实现德育与“四育”的融合。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厘清德育与“四育”的关系,即“凸显以德启智,开启智慧之源;以德健体,体悟体育真谛;以德化美,德美相得益彰;以德促劳,弘扬劳动精神”的育人逻辑。循此逻辑构建德育融合课程、打造德育融合课堂、培育德育融合师资、赋能德育融合管理、完善德育融合评价,形成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等多维德育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德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是很好.本文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方面作了一些思考,从德育与美育都是对人心灵的作用这个角度出发,分析美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在利用美术课的教学来完善学生人格方面作了些探索.并且在以美术教育促进德育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地实施美育 ,特别是把学校德育工作融入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审美过程中 ,通过一系列美的教育和实践 ,激发学生去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实现德育美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自然美教育,是以自然美为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自然美是美学中相对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一种美的形态。一般认为,自然美与美育关系密切,而与德育无缘。诚然,自然美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它也是施行德育的良好途径。而且,对于目前的德育说来,还是一种新领域的开拓。 众所周知,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即世界观教育;并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一]春风化雨以美育人(1)美育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激发其创新活力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美育与其他“四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我们要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价值。(2)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它融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等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陶冶人,促进身心和谐统一、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3)美育与德育密切相关。中外许多思想家、美学家都注意发掘审美中的伦理价值。蔡元培提出:“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审美具有引导学生向善的德育功能,美育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观念、趣味和理想,让学生超越个人私利、私欲,培养其高尚的人格,提升其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2.
大学艺术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具体含义是用艺术的感染力来塑造当代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在艺术气息的熏陶下进行生活和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状态,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教育还涉及到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对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品德课教育以理性教育为主,审美教育和品德课教育在实现德育目标上是相通的。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弥补了品德课的缺憾,使学校德育体系多元性、完整性、实效性得到体现,使德育品位实现升华。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很大,同时也给高职高专德育带来直接挑战。如何构建既能适合高职高专职业性的特点,又能反映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即“以美育德,美善相谐”,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实现德育审美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而理性地审视和判断当今文化领域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已成为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也是软实力竞争中未来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们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审美公德由此应运而生,并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中一项崭新而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审美公德存在于文化空间中的价值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大学生文化审美公德教育的现状,积极探求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审美公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性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发挥作用之处,正是德育、智育无能为力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顾颉 《中国德育》2006,1(7):9-12,21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道德建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可接受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紧迫的社会课题.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审美教育的本质内涵,从对人的情感陶冶、培养良好心态调控力、以及提高精神境界三个层面论述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构建审美教育,要以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为根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模式,以充分发挥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