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养高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型人才目的,从教育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方面。看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要德、智、体全面衡量。因此对高校体育工作,必须加强领导,予以重视。高校体育工作要为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学生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体育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21世纪,高校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强身健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涛 《体育世界》2010,(9):78-79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挑战。高校教育也是向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给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唐岳年  黄辉 《精武》2013,(21):40-41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与经济化社会的发展,愈加强调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重视对于人才的身体素质锻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新时期下的我国高校教育,体育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与社会学者,都强调人才德、智、体三者的联系,正确地看待高校体育的教学管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为出发点,表述本人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 ,为培养各类人才和造就我国 2 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对学校推进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 ,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体育教育是一项综合素质的教育 ,它包括体质基础教育、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和终身体育能力的教育。体育不…  相似文献   

7.
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包括普及学校体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德、智、体、群各育并进,而不可偏废,体育促进了人的完全发展;学校体育与青春期卫生教育相结合。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张伯苓学校体育的精髓,对今天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面对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学校教育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正确对待青春期,破除封建思想,在体育课教学中灌输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今天,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求真务实地实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体育教育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转变陈旧观念,变单一的体质教育为“育体、育心、有德”合一的多元有人模式的教学改革行动,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领导和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一、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三育合一…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历来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德育、智育一道相互促进,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共同完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基本任务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学习体育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运动技术与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而身体是人才的基础。高校体育是德、智、体、美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健全之精神寓于健全之体魄”。从体育教育出发,首先应该抓住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生理机能的提高,以及体能的全面发展这几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天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个性,特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对于教材、教学内  相似文献   

13.
论健康意识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大学生体质的强弱,对其完成学业及今后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高校体育重视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探讨健康意识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等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复旦大学97级女大学生,共108人。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向研究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学府,高校教育必须遵循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智力活动外,学生的整个有机体都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在制订每堂课的具体任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1 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危机1.1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从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线。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运用适当的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进取精神,铸造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过程。在高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建立以人为本和适应终身教育的思想,体育教学是高校德、智、体三教之一。是培养国家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应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对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但高校扩招后场地的缩减,师资的短缺,经费的不足等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因此,高校扩招的体育教学改革怎样满足社会的需求。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重点。弘扬体育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自觉、经常地参加身体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根据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质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近几年来,学校体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组织…  相似文献   

19.
前言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打好身体素质基础的任务。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可使学生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体质,促进德、智、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通过体育课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且可以使自身体质得到增强,体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贯彻教育教学方针,培养优秀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