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诸葛亮文化现象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历史诸葛与文化诸葛不尽同类,几经衍传,绎人成神.诸葛亮文化现象主要成因:诸葛亮本身的卓越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封建知识分子的渲染;封建社会民众对贤臣良相的渴望.诸葛亮文化现象现今仍有传承和发扬的现实意义,但应该科学地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论诸葛亮法治中的弹性原则高梅诸葛亮处于汉末战乱、三国纷争时代,他知道要拨乱反正,由乱到治,必须实行法治。他认为“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①他把能不能实行法治,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角度来认识,这说明法治思想是他治国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诸葛...  相似文献   

3.
"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政理念的主流。王艮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认为,要搞好德治,首先要学好儒家经典,继承古代文化的传统;要坚持"以德化民"的原则,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要处理好"刑"与"教"的关系,做到先教而后刑,并正确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此外,王艮认为修身是德治的核心,所以强化德治必须把修身看成第一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法家"法治"与现代法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法治”主张用“严刑酷罚”来统治社会,现代法治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特定的全新的内涵。法家“法治”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其目的在于维护权力,现代法治与民主紧密相联,目的在于保障权利,在罪与刑,法与德方面二者也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要立足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传统。梳理中国传统法治内涵的历史演变,从中华文明之初的"刑""礼"之争开始,逐渐形成礼纲刑目的社会管理模式;从以道德维系的"礼乐文明",到礼主刑辅的"礼法文明",再到强调合作与共同治理的"法治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凸显出法治内涵的不断丰富及其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重视人文关怀、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国家和整体利益为先,法典化的成文法以及注重实质理性和实质正义则体现出中国法治传统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古代治国治军的典范,以法治国、以法治军是其法治思想的集中体现。诸葛亮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其家世家风、平生所学及所处时事等主客观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探索诸葛亮法治思想成因,有助于对其法治思想及其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儒家人本主义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法制打下了人本主义烙印,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中的德主刑辅、贤人治国、谨狱恤刑及重义轻利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几千年落后生产力和封建家长制相配套的是儒家的“人治”,与现代发达生产力和先进社会制度 适应的是科学的“法治”。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需要法治,时代和人民呼唤法治;法治帮助国家和人民打造现代文明,法治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部分国人头脑中,人治思想固在,法治意识淡薄。意识的警醒,观念的更新,法治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写了大量的公文。在诸葛亮所采用的15种公文文体中,有其擅长并深化者,如表、书、教、军令;有其开创者,如贴、称、谕等。深入探讨诸葛亮在公文写作上的独特贡献,有利于我们了解蜀国公文史的大概,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现代公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尚书·吕刑》的法治思想,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其实,《吕刑》蕴藏着杰出的法治思想,它向上继承了殷商、西周,向下开创了儒家法治思想的先河,在我国法治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通过用刑达成德治刑法与德治究竟是什么关系,殷商、西周初年开始触及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 ( 181年— 2 34年 )所生的时代是东汉王朝的封建秩序受到打击的动荡年代。诸葛亮的家庭 ,属于中小地主阶级 ,诸葛氏前辈做过官。如诸葛亮祖先诸葛丰做过司录校尉 ,诸葛亮父诸葛桂做过太山郡丞。但这些都不是很高的官位 ,所以诸葛氏并非象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那样的世家大族。诸葛家拥有的土地和僮客可能不多。不可有象许诸等人聚族自保 ,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诸葛亮的族兄诸葛瑾逃到江东 ,亮也跟从父诸葛玄流亡到荆州 ,说明他们在本乡并没有享受到很久安逸的剥削生活。他生于 181年 ,184年黄巾起义 ,此后八年当中徐兖一带正是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家的法治思想与论辩艺术关耳战国时代,正是新兴的封建制逐步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崛起了一个法家学派。法家推崇法治思想,主张变法,制定并推行新法制。在法家看来,法度为治国之本,奉法则盛强,废法则衰弱,即要实行封建的法治。...  相似文献   

14.
对诸葛亮的两点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对诸葛亮的两点新认识:第一,诸葛亮提出了全力佐助刘备父子实施隆中决策,贻误了统一七十载;第二,诸葛亮连年伐魏,劳师无功伤民财。认为诸葛亮不应该以封建正统的卫道士,为了复兴已经灭亡的汉室,与代表统一趋势的曹魏抗争,以至贻误统一大业;不应该为了复兴汉室,连年伐魏,以至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观念是法治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法治赖以实现的精神支柱与灵魂。传统法律中的“人治”、“权即法”、“法即刑”、“等级特权”等观念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障碍。其中的“礼法互补、综合为治”、“重义轻利”、“天人合一”、“壹刑”、“无讼”等观念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象刑与五刑     
象 刑 与 五 刑 都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刑 罚 制 度 。 五 刑 是 指 四 种 肉 刑 与 死 刑 , 即墨 、劓 、膑 、宫 、大 辟 五 种 刑 罚 ; 象 刑 是 以“画 衣 冠 异 章 服”的 办 法 来 模 仿 、效 法 五刑 的 一 种 惩 罚 方 式 。 五 刑 行 于 阶 级 社 会 , 而 象 刑 则 行 于 原 始 社 会 末 期 的 尧 舜 时代 。《尚 书·尧 典》和《皋 陶 谟》中 的 五 刑 实 际 上 是 指 象 刑  相似文献   

17.
仲长统把强化中央集权的政体放在治国的首位,主张权力结构一体化,防止政令多门。他强调人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建立一支强干的封建统治队伍。他提出德刑并举,礼法兼用的治国方针,把教与罚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以稳定封建的统治秩序。他还注重经济对政治的影响,要求增强经济实力,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先秦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封建地主经济的崛起 ,为法治思想的萌芽和生长提供了植根的土壤 ;诸侯争霸、群雄割据 ,为法治思想的推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言论开放 ,学术自由 ,为法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成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一直是人们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诸葛亮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诸葛亮的法治政策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说明】本文是反映诸葛亮法治思想的一篇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刘备集团取得益州后,究竟应用什么路线来建立一个稳固的政权,是有争议的。奉命总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积极主张法治,而法正则主张“缓刑弛禁”。诸葛亮驳斥说,经刘焉父子统治多年的益州,法制废弛,豪族地主专权自恣,政今不行。因此必须“威之以法”“限之以爵”“荣恩并济”,实行法家路线,并强调这是“内修政理”的关键。事实证明,诸葛亮实行法治的结果,蜀汉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较以前的政权有明显进步或发展,不仅维持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为以后中国的统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