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超等长练习的作用所谓超等长练习,美国劳威尔大学赛·迪维拉尔等学者认为超等长练习的含义是“牵张———缩短的周期性练习”。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教授唐·丘博士对超等长练习的定义是:速度与力量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或练习。本文作者认为,肌肉先被迫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而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向心收缩则是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由于掷标枪是一项爆发式的项目,它对队员的爆发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在培养优秀标…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肌肉在克服阻力工作时长度的变化,可将肌肉的收缩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在产生张力的同时长度被拉长的收缩被称为离心收缩。其特点是产生的张力大于向心收缩产生的张力,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张力越大。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肌肉向心力量的研究较多。关于离心以及离心和向心结合训练的文献则不多见。但近年来离心训练的重要性慢慢得到普遍的认可。研究表明,在改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1、放松能力影响短跑成绩的生理因素1.1肌肉放松能增大肌肉收缩力量从运动生理学分析,跑的动力来源是肌肉工作时所产生的合力,而肌肉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肌肉中的血液供应情况、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时的力学条件、协同肌对抗肌配合工作的协调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收缩时表现的力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试论100m途中跑后蹬阶段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100m途中跑后蹬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100m运动员在脚离地时相后蹬腿的膝关节没充分蹬直,是因继续后蹬所产生的后蹬力会使人体获得的有效支撑反作用力小于人体运动的阻力,造成人体作减速运动,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的特点为由大到小,这是由后蹬肌群快速收缩过程中速度由慢到快的现象决定的;传统观点认为后蹬阶段后蹬腿充分蹬直能产生较大蹬地力的依据,有待进一步商榷;后蹬阶段后蹬腿的膝关节没有充分蹬直,是由膝关节肌肉的初长度、膝关节同髋关节和踝关节肌肉进行克制性收缩的初速度、缩短速度的变化及时间、肌肉收缩的力速规律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现代100m途中跑的后蹬技术是后蹬幅度大,而不是小。  相似文献   

5.
蔡秋 《辽宁体育科技》2001,(4):31-31,34
肌肉在离心(拉长)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缩短)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比较典型的是“跳深”,即从高处跳下再向上跳起的动作,此时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在落地时做离心收缩,向上跳起时做向心收缩。同样,许多运动项目,如投掷前的“引枪”、团身”、足球射门前的“预摆”等等都是属于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认识超等长运动增力效果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6.
肌肉强度工作,会导致肌肉最大力量瞬息间减小,在运动单位水平上显示该变化与它的等长收缩力时间(f—t)曲线的变化有关。所以疲劳时力的产生速度与放松速度都降低了。人体在疲劳前的条件下,等长收缩力产生的曲线是受肌肉结构影响的。例如,受肌纤维分布的影响。这可能与肌质释放和摄取钙离子有关。另一方面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运动单位或者相应的肌肉,它们的耐疲劳网力不同,富有FT纤维的肌肉在反复动力性收缩时最大力最下降比较快。为进一步调查肌肉组织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或疲劳特征,将特意研究集中在综合考虑神经肌肉的机能变化上,并着重研究具有不同肌纤维组成成分的受试者,在间歇等长收缩疲劳工作时测定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肌肉拉伤的原因在全速疾跑时,大腿后群肌肉和小腿的肌肉产生剧烈的疼痛,无法继续跑进,即所谓的肌肉拉伤。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发生肌肉拉伤最多的是短跑。容易产生肌肉拉伤的季节则是春秋之初和季节变化的时节。容易拉伤的肌肉:短跑是大腿后群肌肉;中常跑则是小腿后群肌肉。肌肉拉伤的感觉,宛如肌肉断了一样,实际上则是极少的一部分或局部拉伤。大腿后群肌肉拉伤,是田径运动中发生最多的运动损伤。拉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肌肉做猛烈的收缩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使肌肉发生损伤。运动医学认为:肌肉主动收缩时发生的肌肉拉伤叫“主动拉伤”,主动拉伤主要是肌纤维缩短时发生的,受伤时原动肌或协同肌都可能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运动员起跳时,总要先下蹲、掀 臀,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增加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使其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传导到地面,将身体弹向空中。从肌肉与弹跳的关系看,肌肉长度增加后,可以使起跳力量更大。 根据人体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后,可以增加收缩时的反弹力量;第二,肌肉拉长过程的本身是一种“信号”,会给大脑皮层专管肌肉收缩的神经受到刺激,使受到刺激部位发布更强大的命令让肌肉收缩;第三,从力学角度看,肌肉拉长后,可以增加力对臀、腿部的作用时间,有利于得到收缩前一瞬…  相似文献   

9.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1):83-83
众所周知,运动员起跳时,总要先下蹲、掀臀,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增加臀部与腿部肌肉的长度,使其收缩时产生更大的力量,传导到地面,将身体弹向空中。从肌肉与弹跳的关系看,肌肉长度增加后,可以使起跳力量更大。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肌肉疲劳和细胞p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有关运动疲劳时肌肉细胞和亚细胞机制的研究表明,细胞内pH下降是产生肌肉疲劳特征的重要因素.细胞内pH的下降能引起最大收缩力下降,收缩和舒张期延长,最大缩短速度下降以及最大收缩力和最大缩短速度同时下降所导致最大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刘文进 《武当》2012,(9):39-40
很多爱好武学的朋友,多年来都在追求一种最佳的技击劲力。但是,一直都靠打沙袋,压腿下腰来寻求筋骨的锻炼,岂不知,这样的练法与上乘的武学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的劲力,是与肌肉横断面的半径、收缩长度、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的。除此别无捷径可求。在生理解剖学中,我们知道人体的运动跟骨骼和肌肉有密切的关系,由肌肉收缩骨骼传动,通过关节而产生力。也就是说,骨骼是杠杆,关节为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力,肌体无位移运动,肌肉所表现的力量叫静力性力量。 静力练习包括肌肉收缩,是用力对抗固定的阻力。德国科学家Pleeingex和Nvccex报告,每天以2/3的最大力量做一次持续6秒钟的静力练习,每周五次,每周平均增加5%的力量,故静力练习最大的优点是发展肌肉的力量块,但由于无肢体的位移运动,故主要缺点是增加肌肉的动力性力量不明  相似文献   

13.
肌肉放松对短跑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交替进行的。肌肉在收缩时缩短,在放松时伸长,这是同一物体表现出的两种运动形式。作用于同一关节机能相反的两种肌肉,若主动肌收缩,则对抗肌放松,当对抗肌转化为主动肌收缩时,则主动肌转化为对抗肌放松,肌肉是如此交替配合完成一定运动的。肌肉的放松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和比赛实践得到提高的。研究表明,经过放松训练的运动员,肌肉随意收缩的能力比原来增长了8倍,而未经放松训练的运动员只增长了1.3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其主要差别在于肌肉的放松能力。我们认为肌肉放松对短跑运动有如下作  相似文献   

14.
训练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放松训练列为短跑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交替进行的。即一块肌肉收缩之后,紧接着便是放松。肌肉在收缩时缩短,放松时伸长,这是同一物体表现出的两种运动形式作用于同一关节机能相反的两种肌肉,若主动肌收缩,则对抗肌放松,当对抗肌转化为主动肌收缩时,则主动肌转化,对抗肌放松,肌肉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力量训练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动力训练法,又名等张训练法(isotonic)。这是各项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最常用的方法。在进行动力训练时,肌肉经常改变拉力的强度和方向,同时改变着骨杠杆的位置,从而完成机械动作。在动力动作中,肌肉的长度因其收缩而发生变化,当肌肉克服阻力时,身体朝肌肉收缩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6.
一速度与放松能力 人体运动时,肌肉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肌肉群的收缩速度越快,所产生的运动合力就越大;反之,肌肉的收缩速度越慢,所产生的运动合力就越小。只有肌肉用力与放松迅速而有节奏地协调一致,才能获得最佳的肌肉收缩速度(这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可节省体能,使动作经济省力、轻松自如、持久性强、技术不变形、向前性好,从而获得较快的运动速度。二速度耐力与放松能力 400米跑中,肌肉在缺氧的情况下剧烈运动需要较多的能量,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的无氧分解与再合成…  相似文献   

17.
一、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 (1)提高肌肉放松能力肌肉收缩跟初长度极为密切.肌肉越是放松,肌肉就越容易拉长,初长度在一定限度内越长,则肌肉收缩的力量就越大。反之,肌肉越是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就会僵硬难以拉长,肌肉的初长度就越短,则肌肉的收缩力就越小,弹性就差  相似文献   

18.
关节肌群向心收缩力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体的运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即肌力)就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在体育运动中,肌力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定量地解决肌力——负荷的  相似文献   

19.
检查肌肉器官机能状态的方法很多,像肌力、肌张力的测定等。这些方法都能从肌肉的收缩状态来直接或间接地判定肌肉的机能状态。由于肌肉收缩是由一连串节律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首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产生并沿着运动神经扩布到肌肉的。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可记录到肌肉活动时的电位变化,这种记录所得的图形称为肌电图。利用这一客观记录就能直接判定肌肉的神经支配状况和肌肉器官的机能状态。1968年苏联学者将肌电研究用于举重运动,通过肌电图分析确定抓举动作用力肌群的先后顺序。1971年日本医学家小野在其“举重”一书中也简要地列举了抓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起跑后疾跑及途中跑中如何确定支撑腿的主要运动关节及肌肉群,即确定哪些伸肌(髋关节或膝关节)对提高身体重心的移动速度起主要作用。众所周知,在最大限度发挥肌肉收缩力量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地完成动作。而肌肉收缩力量大小取决于它的初始长度。开始动作时关节角度越小,则肌肉力量越大,这是由于肌肉用力距离加长所致。起跑后疾跑,特别开始疾跑时,支撑腿各关节角度(未离地时)大约在90—110°,这说明肌肉充分拉长,最大用力。在这里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