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做人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本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 ,教育应真切地体现其深刻的人性关怀和人文意蕴 ,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方面有所作为。一教育功能的释放和价值的彰显体现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诸多方面 ,但归根结底还是落脚在培养人这一基点上。可以说 ,教育的始点和终点都是“人”。因此 ,教育应秉持做人教育的理念 ,自觉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不仅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教育理想与使命的深切呼唤 ,更有其合理的内在的人性依据、教育依据和社会依据。人的未完成性 :做人教育的人性依据。人是生命共同体中最令人困惑又难以求证的生灵。人性是复杂的 ,其展现也是多方…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我国名的散家和语教育家。作为语教育家,他高扬爱与美的旗帜,以博大的人情怀观照语育人的发展,以求实的精神透视语教学的问题。与时偕行,力求发展,力求实际有用是他语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他主张语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兼重”的全面发展的人,认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理想最终都将落实到社会个体的人格培养上。语教育应首先教会学生学语,学做人。概括说,朱自清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由学习观、教学观、阅读观三个方面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做人”的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感恩教育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是自然和谐生存的能力,是将“做人”这一目标落实到幼儿身上最佳的中介与桥梁。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范本,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人课”的特质,把语文课上成“人”课,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受教育者做人上,把教育的目的首先定位于铸造人的灵魂上,为受教育者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实验小学时开始提出“活教育”这一主张。什么是活教育?陈老解释说:“活教育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方面: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老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做中国人”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陈老  相似文献   

6.
人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精神、人素质、人教育、人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和与“人”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呢?简单地说,人就是重视人的化。而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会做人     
周德义 《教师》2019,(1):130-130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每个社会都会思考的问题。说到根上,说到根基、根本上,我以为,教育即是“教会做人”。无论是儒家的教育观,教育是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正心”“诚意”和“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还是蔡元培所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或者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以及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是“教会做人”。既然是人,必然有一颗人的心。  相似文献   

8.
华建宝 《教书育人》2000,(14):18-19
学会负责是要求人们在做出满足需要和愿望的决定时,懂得并做到对自己、他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学会,才能学会做人,成就事业。以培养人为已任的学校理应承担教育人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的责任。然而,现行教育在这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很理想,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缺乏必要析社会责任感。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改变当前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提倡“学会负责”,开展做人教育,乃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重要的一环。目前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是要让受教育者体会、认识到自我之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人生中丰富精神生活、发展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五大板块:学会生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和学会养生。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平台     
上海师大原校长杨德广教授在《文汇报》撰文指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四个字:如何做人。就是从解决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不要以为人的知识越多、技术越高,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仅仅有科学技术、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要有全心全意为公共和社会服务的精神,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精神,以及对他人他物的异质性、多样性和宽容性。【观点】人文教育核心是如何做人【声音】人格现代化是培养目标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新论】人文教育靠熏陶本月聚焦…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活教育”口号的明确提出和理论框架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陈鹤琴先生在江西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开始较系统地实施“活教育”实验,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陈鹤琴希望“活教育”“能成熟为一个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民族精神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希望它能从理论走入实践,更希望它能由一隅一地之试验,发展而为普遍的推行”。“活教育”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  相似文献   

14.
论做人教育视角下的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做人教育存在颇多的问题,成为与大学追求“成人”的教育目标极不和谐的音符。通识教育在思维方式、人的生存方式和对大学教育本质的理解等方面与做人教育存在相通性,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做人教育的缺失,同时也有助于找回大学教育成就人格、塑造精神的本体职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的实质和精神内涵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加强艺术教育是其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是人才基础的基础。如果说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提供了人的生存技能,教会人“做事”,那么人文教育则塑造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教的是“做人”。虽然专业知识、科学技术以其工具性和强大的生产伟力,改造着世界,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福祉,给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方便与享受。但是我们教出的学生尚若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那也未必能把事做好。  相似文献   

17.
终身学习就是指人的一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提高本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整个一生,也包括整个社会。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必须放眼社会,放眼未来。作为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包括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内容的德育,亦必须融人其中。一、终身学习的德育价值含量 终身学习要解决“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的问题,这三方面都集中解决如何学会做人的问题。尽管如何学会做人的内涵丰富,但德育的成份蕴含其中则不言而喻,其德育价…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关键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新课程下地理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实现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19.
郭杏珠 《班主任》2000,(3):9-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国家教委在《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善于启发每一个人的内心自觉,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入世精神。它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它是探讨“人生的方向”,它触及的是人们“心灵”和“心性”的最深层次,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真性情、真生命、真智慧。对它的理解与把握,取决于你对人类,对民族的命运关切所达到的深度。儒家追求的是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统一与和谐。这对于21世纪完善人的性格、情操、行为和心态,净化心灵、净化社会;这对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中局部与总体、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相沟通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论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